如果说东野圭吾是个高产作家,那么周国平是个热销作家,为何要将两个领域两个地域的不同作家拿出来对比,无外乎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特质——高产、热销、长期。两者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中国,一个在1985年出版第一本书一个在1986年出版第一本书,两人书籍的出版及再版都接近一百大关。区别在于:东野圭吾出版了将近百本作品,周国平再版了将近百版作品,由此可见,高、热、长可谓是他们俩作为作家最明显的标志与成就,而《守望的距离》的再版又在这百版的势头上添了一把火。
以文会哲,以哲融生以文学谈哲学。谈及中国的散文,鲁迅、茅盾、郭沫若、朱自清、冰心、周国平、丰子恺等散文语言深入人心,纵使没有看到他们的全部文章,也能在他人口耳相传中知道他们散文写作的特点。鲁迅精练深邃,茅盾细腻深刻,郭沫若气势磅礴,巴金朴素优美,朱自清清新隽永,冰心委婉明丽,孙犁质朴,刘白羽奔放,杨朔精巧,每一位散文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这些特色之外,根据当时心境、环境的不同,也会一改往日笔锋,写出不同类型的散文语言,正如鲁迅在写《纪念刘和珍君》时的锋利,《好的故事》时的绚丽;《风筝》时的凝重。而周国平则以文学谈哲学为特色,他不拘泥于风景、故事、人物,也不拘泥于长篇或短篇,对他来讲散文和随感并不相同,而他想要为生活、生命发声,而不单纯只是感叹与欣赏,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对话与独白、艺术 技术 魔术、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一个个都是能让专家研究几十年甚至终生的课题,他却以文学的视角来观察、学者的角度去剖析、作者的笔锋来描述,给出一个不同于学术研究、也不同于泛泛而谈的非哲学答案。
以文会哲,以哲融生以哲学谈生活。散文最早兴起于春秋时期,如《论语》《孟子》《庄子》《左传》,论说、历史为主的散文也在当时蓬勃发展,直到当代,社会和平发展使得历史为主的散文逐渐因国情减少,转而投向现代人较为重视的美景、社会生活、精神世界。鉴于现代哲学观念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作为当代著名学者、哲学研究者的周国平也是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这一层身份同时影响了他作为作家这个职业平日笔下构建的文字世界。在常人眼里,作家也许只是被分成写小说、散文、社科等大类,极少有作家能将自己真正的想法灌注在作品之中,而这极少人中有我们熟悉的唤醒麻木中国人的鲁迅,亦有虔诚探索精神困惑的周国平。
以文会哲,以哲融生周国平将自己重视观照心灵历程与磨难的思维继续贯穿于这本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当中,以其一贯的辞藻朴素、句式对仗,寓哲理于常情的作风,深入哲学思想浅出生活感悟,他的态度、他的生活、他的理念都在平易之中可见理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