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年间,有位叫张生的书生,性格温和而富于感情,风度潇洒,更重要的是比较遵守礼法,从不行逾越规矩的事情。
虽然已是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和女孩子怎么打过交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找个女孩子,他总是说:“我也喜欢美女,只是还没有碰到想要的。”有人说他眼光高,有人说他假正经,他都不在乎。
有一次张生到蒲州游览。张生就寄住一个寺庙里。当时正好有个崔家寡妇,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
这一年,有军士作乱,在蒲州大肆抢劫。张生跟蒲州将领那些人有交情,就托他们派官兵保护崔家。崔家寡妇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大摆酒席款待张生。
崔家寡妇让自己的儿女出来答谢张生。崔家寡妇的女儿长得十分漂亮,面色艳丽,与众不同。张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从此念念不忘。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张生想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后来张生偷偷向崔莺莺的丫环红娘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希望她能转达自己的心意。
听说崔家小姐喜欢文章,张生便立马作了两首诗委托红娘转交,竟然得到了回应。崔莺莺回了一首诗给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大意就是西厢等张生来。
崔莺莺住房的东面有一棵杏花树,攀上它可以越过墙。当天晚上,张生就把那棵树当作梯子爬过墙去。到了西厢房,一看,门果然半开着,张生很吃惊。走进一看,只见崔小姐穿戴整齐,表情严肃,大声数落张生说:“你救了我们全家,我很感激,但是为什么叫不懂事的丫环,送来非常放荡的诗词。”张生被数落了一番,愣了老半天,悻悻又翻过墙回去。
张生有些绝望,一连几个晚上,都彻夜难眠。忽然有一天,崔莺莺悄然至,向他诉说心中的爱慕之意。那晚月亮非常皎洁,张生看着崔莺莺,只觉得是仙女下凡。两人没待多久,寺里的钟响了,天要亮了, 崔莺莺与张拱依依不舍的别离。
此后莺莺总是晚上偷偷来找张生,白天又溜回去。张生想去跟崔家当面提亲,崔母却看不起张生的出身,始终不允许。
张生萌生了进京赶考的想法,觉得大概只有高中状元崔母才会把莺莺嫁给自己吧。张生把这个想法告诉莺莺,莺莺虽然不舍,心里却如明镜,张生说得对。
张生走后,崔母便开始张罗把莺莺嫁给一位郑桓的富家公子。莺莺一心抗拒,坚持不从。郑桓也垂涎莺莺的美貌,于是散步谣言说张生在京城已经娶妻生子。莺莺听说后,觉得张生背信弃义,更兼崔母逼迫,绝望之下跳河而死。张生高中状元归来,得知莺莺跳河而死,悲痛欲绝,在某个明月高照的夜晚跳进了同一条河中。
你远走他乡,即便是我一个人也要顽强坚守我们的爱情;
你已经走了,我就是高中这状元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