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了几十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也懂得了世间大多数的道理,但真正遇到时,往往会忘却该有的礼貌和懂事的问候。
小时候家里穷,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常常上学时都饿着肚子,那个饿肚子难受的记忆依然深刻的藏在脑海中。
但是那时候还小,还天真,纯洁,明明肚子饿,依然懂得分享,有好东西也分给别的小伙伴,所以我依然记得小时候我身边,总是一大群的小伙伴。
当然我也忘不了,在傍晚回到家中,避免不了被外婆深深的痛骂,“你怎么那么笨呢,那么傻”家里种的花生,水果,地瓜都被你拿去分给别的小伙伴们吃了,怎么没有见到他们分给你吃?”那时候我总是倔强的回答,“有啊,只是你没有看到”。
慢慢的长大了,也懂事了,懂得听家里人的话,慢慢的私心也重了,也知道好东西,先留给自己,先留给家人,哪怕坏掉也不会分享给别人。
而到现在,也发现在这社会上每人都有私心,而且私心重的人依然是占据了大部分。大概这就是物欲横流时代的特色之一。
可是我发现好多东西,自己本身一个人能用到的很少,比如买了几斤的水果,一个人是很难都吃完的,分几天吃,可能你也不感兴趣了,也很容易吃腻一种水果。
回想起一个人,真正能吃到自己肚子里用到的东西,在这一生其实占据不了多少,而在现如今一个工厂的产量,几乎可以说不会有人饥饿流落街头的现象出现了。
是啊,全世界都是工厂工业时代的时候,物资是如此的丰富,可以造就了欲望的横流,人类真正能用到的其实是很少,但大部分都是坏掉了,或者浪费了。
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从社会上学到的和从小家里人学到的都是好东西,先自己用,然后再给家里人,就是坏掉或者不用了,也不会给别人用。
但是在今年做的这份工作里,学到了分享,打破了我长久以来的观念。
我的老板和老板娘,从来不缺有人请吃饭,也不缺有人送水果,送好吃的东西来,几天之内都有一个好朋友会过来聊天,喝茶,有时候一天都来几个朋友。
跟老板他们做事,这段时间我可以说是吃了很多好吃的水果,或者在别人的宴会上吃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美食。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学会了分享,是因为我老板和老板娘出去买水果都会多买点,回来时碰到朋友或者邻居都会动分享给他们,朋友来了,也请他们吃,或者他们拿点回去。
在中午吃饭或者去吃好吃的时候,也不吝啬的打电话叫一下一些朋友,如果有时间的,有空的过来一起吃饭,大多数时候都能叫来一两个朋友。
所以这段短时间里,看到了他们的好多朋友关系都很好,也看到了他们的礼尚往来。
其实他们的这种分享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份,从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父母我家里的长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可是渐渐的人长大了,对于一些人情世故不屑一顾,而且也觉得这样很虚伪,慢慢的也懒得去敷衍,懒得去做这些不必要的事。
大概那时候看世界都看的太表面,从电视上学的,或者道听途说的,就觉得世界就该这样,慢慢的自以为是。
现在我才真正的领悟导礼尚往来背后的含义,人情世故的道理。
是因为孤独;
是因为想念;
是因为珍惜。
人越长大,朋友越少,而真正这一生能走在一起的朋友很少,所以从来都很珍惜能走在一起的那份友情。
礼尚往来从来不是那份礼品,人情世故从来不是传统规矩。
是因为想念,是因为珍惜,是因为想一起谈天说地的那份笑容;是一起在夜晚大树下一起乘凉,吹着微风,喝着热茶,能感受到彼此的欢声笑语,而不再孤独,白天一切压力,焦虑也这一刻烟消云散。
所以分享,分的是自己的一份孤独,得到的是一份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