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作者: 温若雨 | 来源:发表于2024-08-01 00:01 被阅读0次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余华在1987年到1989年间写的十篇短篇小说。每一篇都极具想象力,让我一度怀疑它们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因为读起来颇有“新概念作文”的味道,可见余华当时的想法是非常超前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这本小说集里的第一篇,也是很多余华资深读者最喜欢的一篇。我可以看出写这篇小说时余华对生活是充满向往和勇气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像小说主人公一样的青春,被打得鼻青脸肿,但还是满腔热情。

余华自己也说过:“二十年前我写下《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以为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叙述方式。”十八岁的人,第一次接触到陌生的世界,紧张而兴奋,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用自己熟悉的经验和眼光,判断着世界上的规则,却被荒诞的命运敲打,困惑、委屈、不甘,又不敢停下脚步。

在谈及这本书时,作家唐小兵说:“内心世界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抵抗外在世界的不合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很严肃的事情都不屑一顾,甚至在很多人认为:“这件事非得这么不可”的时候忍俊不禁。何苦呢?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兮兮。就像《十八岁出门远行》,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又充满了对生活的调侃和讽刺,反正这个世界上的恶人很多,跟他们对着干也没有意义。

有人把《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西弗斯的寓言故事做类比,两个故事的主人公的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内心抵抗着世界的荒诞。被生活痛扁一顿固然很惨,但最后也对成长欣然接受,纵使世界破破烂烂,我们也会为自己争取一个小角落,来安放内心的热爱。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余华也正在人生的第一场“远行”途中。他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家乡浙江海盐,独自一人前往北京。一路上,他人生地不熟,吃不饱穿不暖,也无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后来他一边学习,一边写作,终于在文学圈站稳了脚跟。

余华仅用了半天时间便创作了这篇充满想象的小说,他当时深受卡夫卡作品的影响,除了模仿荒诞文学的写法之外,他也在文中力求真实。一个少年独自出门,遇到了陌生人,被别人欺负,每一个环节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反应都做到了真实。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模仿的写法,用荒诞的故事背景去描写真实的人物心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关文章

  • 小树苗的进化史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春天里的小树苗,探出幼嫩的芽儿,感受着春风的爱抚,向外界展露出勃勃...

  • 读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十八岁出远门》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篇幅虽短,意味却深长。分析起来,自然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在这里我只对文章...

  •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写作课上老师提到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说当时作者是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的一封邀请,可是有没有作品,便根据当时的一...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文/木子李 看完了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我深有感触,也有一个故事要分享,关于我的18岁出门远行。有人告诉...

  • 《十八岁,出门远行》

    带着年少的轻狂,背着重重的行囊,十八岁我出门远行。目标茫然 ,由东到西 由南往北。我像一只孤独而骄傲的飞鸟//不知...

  • 读书短评: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文中是写一个刚刚成年的单纯的善良的正义的纯洁的勇敢的青年,被亲生父亲为其装好行囊,...

  • 我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希望自己走过去看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

  •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一列火车朝西开去 我的第一次独立出门远行 就荡漾在湖心 风光无限好 也藏不住一颗少年的心 向西 向西 青春的四年 ...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漆黑的夜里,火车静静的停在站台。我躺在床上听着一旁大叔的鼾声在车外另一辆火车的轰轰声的包裹中响起又平息。我透过看...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我们大多都是在十八岁踏入大学的校门,年龄可能相比之或早或晚,但也都相差无几。 第一次出门远行,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to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