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生存,面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些是刚性共性的,比如供暖、供电、供水等;还比如每个生命个体的吃、睡、通等。前者属民生底线,后者属个体生命线!必须各自维护好。任何人都受自己原认知或地域家传形成的习惯影响,为了跟现实变化有良性互动,在充分理解、重组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以“非肯定”的态度去与人、物、事相处,可能对每个生命个体过好每一天更有益。今天的文《秋冬新探:根菜、暖身菜、粗粮粥?感冒新冠、疫控平安?》就是我“非肯定”立场的探索抛砖:
一、冬季常吃根菜
根部是植物储有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吃相当于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来补充阳气。
多吃这六种根茎类食物,助你平安过冬。
山药 丨 健脾补肺
都说山药健脾,其实它最突出的功效还是滋补脾阴。对于日常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手足烦热的人群,就非常适合以山药进行补虚健脾。正所谓瘦人多火,瘦弱的人多阴虚内热,秋冬进补也不妨多吃山药。此外,山药还能补肾涩精,因此,山药对于一些夜尿繁多、尿频、男子遗精等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推荐食疗
西洋参山药水鸭汤:西洋参10克,山药30克,生姜3片,水鸭半只。先将水鸭切件焯水,然后将药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水适量,用中火到慢火煲汤。汤成后食盐调味即可。
白萝卜丨 消除积热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良方”,这里说的主要是白萝卜。那么“冬吃萝卜”有什么好处呢?冬天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在自然环境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冬季阳气在里,吃点像萝卜这样性凉的根菜可以平衡阴阳,预防体内阳热过度。
推荐食疗
萝卜鲫鱼汤:白萝卜500克、陈皮5克、姜5片、鲫鱼1条(约500克)(2人份)。做法:用锅把已清除内脏的鲫鱼两面煎香,备用;白萝卜去皮切成细块;放入锅内炖煮即可。
莲藕丨消食补血
秋冬季节的莲藕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更加软糯,口味更加鲜美,实属冬日里的一道清新风味。莲藕也是集以通为补和直接进补为一体的冬日应季根菜。莲藕生食如榨汁可清热生津滋阴,有利于改善冬日易出现的口渴、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加入鲜梨汁、甘蔗汁或者蜂蜜混合饮用,效果更佳。莲藕熟食可健脾消食补心血。
推荐食疗
党参莲藕汤:党参20克,莲藕500克,去核红枣4粒,排骨300克,生姜3片。莲藕洗净去皮切片;排骨焯水待用;加适量水,把所有材料放进锅中大火烧开,中火熬煮1小时调味食用。
荸荠丨清热止咳
荸荠有地下雪梨的美誉(有的地方叫地栗或马蹄),《本草纲目》上记载,荸荠有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之效。中医上有润燥止咳作用的五汁饮,就是用新鲜荸荠、莲藕、甘蔗、麦冬及芦根一起榨的汁。冬天咳嗽、痰黏稠,口干往往提示体内有火。荸荠性寒,味甘凉,能生津止渴、利肠通便、清热化痰,可以适当吃一些。
推荐食疗
白糖荸荠:将荸荠切成薄片,用盐水泡会儿后捞出用盐腌15分钟,将盐水滤去。再将白糖、醋在锅中一起烧热,待白糖熔化时立即倒在荸荠片上用碗迅速盖住焖会儿,即可食用。
甘蔗丨润肺止咳
中医认为,甘蔗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冬季北方天气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嘴干咽干、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此时就可以吃点甘蔗来缓解。甘蔗粗纤维含量较多,多嚼甘蔗,相当于清洁口腔,从而起到保健牙齿的作用。正如谚语所说:“立冬食蔗不会齿痛”,口有异味、口腔炎患者不妨多嚼嚼甘蔗。
推荐食疗
甘蔗山药粥:买根甘蔗,榨汁150毫升。取山药和大米各50克,山药洗净切块儿,然后把三者一同倒入锅中加水熬成粥。由于甘蔗本身含糖量就非常高,所以熬出来的粥特别甜。
红薯丨益气润肠
秋冬正是吃红薯的季节,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常吃黄色的番薯能够帮助我们滋养脾脏。紫色的番薯有补肾阴的作用,适合常腰酸神疲、头晕耳鸣、少寐健忘、口干咽痛、午后潮热等肾阴虚者。在我国和日本的一些长寿区和长寿村,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人们把红薯作为主食,常年不断地食用。因此红薯又被誉为“健身长寿”食品。
推荐食疗
红薯生姜汤:红薯250克,生姜3片,冰糖适量。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适量冰糖后即可饮用。适合体质虚弱而大便不通的人食用。
二、冬季“暖身菜”大盘点
肉 类、鱼 类
肉类食物中,具有温阳暖身作用的有羊肉、狗肉、兔肉、牛肉、鸡肉、鸽子、鹌鹑、黄鳝、泥鳅、海参、带鱼、鲢鱼、鲳鱼、鲈鱼、鲍鱼、淡菜等。
其中,羊肉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冬季暖身菜了,红焖羊肉、萝卜炖羊肉、羊肉火锅等,都是冬季特别受欢迎的菜。但是要注意的是,羊肉为热性食物,不能多吃,否则容易上火,导致口疮、便秘、流鼻血等。
蔬 菜 类
蔬菜中性偏温的有韭菜、洋葱、香菜、生姜、椒类、葱、蒜、刀豆、南瓜、黄豆芽、茼蒿、胡萝卜、山药等。
其中,韭菜有“起阳草”之称,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而生姜、椒类、葱、蒜等辛温之品,有一定的散寒作用,冬季不小心着凉后马上食用,可预防感冒。
水 果 类
水果中性味温热的有荔枝、龙眼、榴莲、樱桃、杏等。
冬季气温低,常温下含水分多的水果食用起来还是会有些冷,建议炖着吃,或者做成水果羹汤吃,暖身的效果会更好。
其 他 类
除了上述品种的食物外,还有核桃、栗子、大枣、腰果、松子等干果、坚果类食物,也有温补的作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热量高,对改善怕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红茶也有很好的暖身作用。
附:在自文《秋冬:食暖睡足 免疫衡福》中提到了坚果“健康营养指数”排第一,在此就说说目前吃坚果的一些认知:
1.俗话说“一把瓜子一勺油”,是不是所有坚果都很油(脂肪含量很高)?答案:都很高。不同种类坚果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量有所不同,脂肪含量也不同。核桃、胡桃、榛子等坚果脂肪含量较高,可达40%以上;白果、莲子、栗子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以每100克坚果的可食部分计:干核桃中脂类58.8克,炒杏仁中脂类51.0克,炒葵花籽中脂类53.4克,炒花生中脂类48.0克。100克坚果的大多数坚果脂肪含量达到50%左右,确实是含脂类较多的食物。
2.坚果最大的营养特点是什么?答案:含有“好脂肪”。坚果里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高,至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榛子、板栗、莲子等的碳水化合物略高,而如核桃、花生、葵花子等坚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太高。坚果最大的营养特点是其所含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亚油酸、二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中EPA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DHA具有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作用。另外,坚果还富含维生素E、叶酸、镁、钾、铜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
3.每天可以吃多少坚果?答案:1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周坚果推荐摄入量为50~70克,相当于每天摄入10克左右。换算成食物,相当于每天吃带壳葵花子20~25克,约一把半;或者花生15~20克;或者核桃2~3个;或者板栗4~5个。吃坚果需要控好量,避免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最好能够用坚果来替代其他含油脂的食物。比如说,用开心果来替代饼干、曲奇之类的点心;吃了核桃、花生,就少吃一个炒菜,换成凉拌菜。这样,一天中的脂肪就不会增加,各种营养成分却大大加强,膳食变得更健康。
4. 坚果家族里的营养之最:
中 药 类
除了日常的食物之外,中国人特别喜欢通过药膳进补。中药中的杜仲、蛤蚧、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菟子丝、沙苑子等,都有温阳的作用,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做成美味的药膳食用。阳虚严重的患者,也可以服用中药汤剂或膏方来调理改善。
怕冷畏寒的人不宜吃寒凉食物
性味寒、凉的食物就要少吃,比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黄瓜、苦瓜、冬瓜、芹菜、绿豆、西瓜、绿茶等,另外,冷冻饮料、冷的食物也不宜吃。
还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手脚冰凉的人群身体并不觉得冷,可能是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差的缘故,多数为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这类人群除了多增加些温热的饮食之外,还应该加强锻炼,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那么手脚冰凉的现象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三、“两粥一饭” 喝粥长寿
下面内容来自如下截屏上的文章,是“乐活颂”(2021.10.30.)的微信文。研究得:喝粗粮粥长寿。
世人个个学长年
只将食粥致神仙
哈佛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这里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学府。
当然,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么牛气的学校竟然花了十几年研究喝粥!以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的负责人吴宇红博士为代表的团队发现:
每日食用1盎司(相当于28g)的粗磨谷物——就相当于一小碗粥的量——有助于降低5%死亡的风险和9%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这也证明了粗粮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15年研究铁证:喝粥最长寿!
长期食粗粮粥,几乎避开了所有疾病!
《中国日报网》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学对10万人进行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碗约28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5%的死亡率和9%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每位志愿者在1984年参与研究时身体状况都良好无恙,但是在2010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
但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似乎避开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
高纤维含量的燕麦是许多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早餐首选,当中的粗纤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能量。
中国人喝粥的历史已至少有2572年,最早《周书》就有记载,早在医学刚刚发明的时期,粥是作为药物使用的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北宋文人张耒,对米粥养人的体会很深,认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进食补养的第一妙诀。
北宋文豪苏东坡,也经常食用米粥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 吃粥更妙。
诗坛寿翁陆游,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从中 悟出吃粥养生是延年益寿最简便有效的妙法,大赞“只将食粥致神仙”。
我国从黄帝时期就发现了粥的作用,中国人越来越不当回事,结果人家哈佛拿去研究了,他们又多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喝粥长寿啊!
中老年人金秋必喝粥
榜单排名前5:
很多人听到粥,就觉得只是养胃,秋季气候干燥,是最适合喝粥的季节,这时候喝粥养生不仅能延年益寿,还能更好的滋润肌肤,缓解秋燥。
糁儿粥每粥长寿,“玉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黄金主食”,其中所含的“全能营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德国营养保健协会曾对多种常见主食进行营养分析,发现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同时,玉米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有效预防心脏病、癌症。立秋后食用不但能祛秋燥,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南瓜粥气血粥到,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南瓜粥属温性,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七菜粥福气粥全,菠菜、芹菜、芫荽、芥菜、韭菜、葱、蒜,一起放着煮粥,能够带来一年的福气。民间说:芹菜代表勤劳,大蒜代表会算钱,葱代表聪明,韭菜代表天长地久,芫荽代表缘分,芥菜代表新春发财。
营养学家发现:看似平常的七菜粥,其营养功效不容小视。七菜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菠菜含铁,芹菜能清热、降血脂,芫荽可发汗,芥菜能祛痰,而韭菜可以温肾助阳,葱则具有健胃杀菌的作用,大蒜还可促进胃液分泌。
小米粥胜过参汤
小米熬成的小米粥素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不仅有养胃的功能,还能助眠安神,对缓解压力、紧张很有效。所以:晚上睡不着觉,不妨喝点小米粥。生病后,产后以及体质虚弱者都可以服用,可以滋阴补血。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小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另外由于小米未经大米那样的精制工序,所以保留了大部分的营养,其营养价值要比大米高很多。
红枣糯米粥高血压必吃,大枣、糯米同煮,再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慢性肠炎、高血压的人更适用。
“两粥一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生活在如皋和巴马的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说:
早晨是脾胃值班的时间,此时喝粥养的是胃;
傍晚(17—19点)是“肾经当令”,此时喝粥,补肾事半功倍。
此外,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傍晚喝粥,可起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因此,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点杂粮粥,能提神养气;养胃的话,山药粥最好。如果要补钙的,加点牛奶(豆浆)。
晚上喝点甜粥能镇静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补肾效果最佳。
四、感冒、流感与新冠的区分和防患:
上照片是2021年11月2日早上东方卫视在播相关信息时拍到的。全球超五百万人死亡。 请大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
保持生物安全措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2021年11月1日是第四个“世界流感日”。本届世界流感日的宣传主题是“流感新冠,疫苗来防”,旨在促进流感和新冠疫苗的接种普及,加强流感和新冠防控的国际和国内科学交流,推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控准备和应对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这就是中国疾控动态。在疫情防控中,发现了流感与新冠共同感染。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感冒:一般指人在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无明显发热,体力、食欲无明显影响,无明显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上呼吸道症状很重,但全身表现较轻,一般没有危险。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仅是上呼吸道的问题,还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严重,全身症状多,会发热,可能一两天内体温上升到39摄氏度以上,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对于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妇或有基础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严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1、无症状带毒者,感染后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所以要求从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市民主动报告,自我隔离。2、轻症患者,仅有一点发热、咳嗽、畏寒及身体不适。 3、重症患者,早期症状尤其是前三五天为发热咳嗽及逐渐加重的乏力,一周后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重症病人会出现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脏器损害等情况,进一步加重的话可能需呼吸机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可能会导致死亡。典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个逐步加重过程。到了第二周,病情往往最为严重。
选择“非肯定”的立场,从对未来预案的思考,宁愿先相信如下表述(我把这称为“先相信,非肯定”或叫“预案相信”):
新冠病毒和它的变异病毒将成为类似流感、水痘等顽疾一样,长期与人类共存。
对人类的影响可能是永远的。
人类彼此间的隔离将成为常态,人际交往会显著减少,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很多风俗习惯也会彻底消失。
未来的服务、零售、旅游、娱乐、体育等产业将受到极大的抑制,甚至彻底改变许多行业的业务和盈利逻辑。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VR、AR等产业将迎来一波历史性大发展,行业估值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了......
时代有变,预备无患。我们应尽力作好相应准备!
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健康时报》2020年12月1日中医版。
2.《健康财富》2014年11月28日饮食健康版。
3.《健康时报》2020年12月1日饮食版。
4.《生命时报》2021年10月26日吃出健康版。
5.《健康时报》2020年12月1日综合版。
白家祥于安天 2021.1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