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07:04 被阅读0次

    东次二经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mǐ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1),其名曰軨(líng)軨,其鸣自訆,见(xiàn)则天下大水。

        【注释】

        (1)钦:学者考证为“吟”,意思为呻吟。

        【译文】

        《东次二经》记述的东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空桑山。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空桑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牛,还生着虎纹。这种野兽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人们称之为軨軨。它的叫声就是自己名称的读音。它一旦出现在人世,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ǐ)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biē)鱼,其状如胏(zǐ)(1)而有目(2),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3)。

        【注释】

        (1)胏:干肉,也特指连骨的干肉。也有人认为这个字应为肺。(2)有目:学者考证这个词应当为“有四目”。(3)疠:瘟疫。

        【译文】

        (从葛山的尾端)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到达至葛山的首端。葛山的首端不生长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澧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外形如同动物的一叶肺,但却长了四只眼睛、六只脚。这种珠蟞鱼能孕育出珠子来,它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们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zǐ)、楠,其下多荆、芑(qǐ)(1)。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ù)(2)而鸟喙,鸱(chī)目蛇尾,见人则眠(3),名曰犰(qiú)狳(yú),其鸣自訆,见则螽(zhōng)蝗(4)为败(5)。

        【注释】

        (1)芑:通“杞”。即枸杞树。(2)菟:通“兔”。(3)眠:装死。(4)螽(zhōng)蝗:螽斯和蝗虫这一类的农业害虫。螽:即螽斯,体绿色或褐色,蝗虫之类的昆虫,害虫。(5)为败:为害。

        【译文】

        (葛山的首端)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坐落着余峨山。余峨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梓树和楠树,山下则分布着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余峨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兔子,但却长着鸟嘴、鹰眼和蛇尾。这种动物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人们称之为犰狳。犰狳的叫声如同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它一旦出现的话,就会有螽斯等蝗虫出现而为害庄稼。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cén)水,其中多(lí)鹕(hú)(1),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多土功(2)。

        【注释】

        (1)鹕:即鹈鹕鸟,人工驯养来作为捕鱼工具。它的四趾之间有蹼相连,所以古人认为其足类似人脚。(2)土功:水土工程,这里引申为大兴土木。

        【译文】

        (耿山)再往南三百里,坐落着卢其山。卢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和石头。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涔水。沙水中生活着很多鹈鹕鸟,它的形状像鸳鸯,却长着人脚那样的脚蹼,它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己名称的读音。鹈鹕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出现水土工程的劳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v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