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7:28 被阅读15次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原文】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大意解读】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君主。

        也可以说,整体是个体的根本,寂静是躁动的灵魂。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因此,懂的这个道理的人,时时处处都不会离开自己的根本,虽然拥有世人认为的荣华富贵、美好景观,自己也会不为所迷,保持安然超脱。

奈 何 万 乘 之 主,而 以 身 轻 天 下。

        无奈那些自己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真主的人们,却把微不足道的自身凌驾于天下这个整体之上。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被个体困住就会迷失根本,被躁动搅扰就会迷失真心。

【读后略议】

        重与轻、静与动这两对概念,是理解这一章的关键。   

        站在一定高度,人们能够看到的,仅仅一个地球而已,而没有万物类别,站在更深的宇宙空间看,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也是如此。因此说,人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整体是所有个体的根与本。

        相对于躁动不安的个体,整体则处于永远寂静的状态,是一切个体躁动的背景与归宿,站在寂静上,才可以了知一切动静真相,所以说静是动的君主、灵魂。 

        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无一不是成道的归途。道生一,一即一切,一切都在道中,所以,道是一切的根,道是一切的魂。

        因此,在这一章里,把“重”看作成整体,看作是圣人对实相的体认与遵从,把“轻”看作成个体,看作是人们对实相的无知和对个体的妄认,更便于理解把握其中的意思。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相关文章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原文】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品味《道德经》之二

    品味《道德经》 之二 【原文】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 【原文】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人 之...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五 【原文】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一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一 【原文】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八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八 【原文】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四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四 【原文】 企 者 不 立 ﹔跨 者 不 行 ;自 见 者 不 明 ﹔自 是 者 不 彰 ﹔...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三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三 【原文】 希 言 自 然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孰 为 此 ...

  •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七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七 【原文】 善 行 无 辙 迹 ,善 言 无 瑕 谪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善 闭 无...

  • 品味《道德经》七十六

    品味《道德经》 七十六 【原文】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 其 死 也 坚 强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yz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