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原文】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大意解读】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君主。
也可以说,整体是个体的根本,寂静是躁动的灵魂。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因此,懂的这个道理的人,时时处处都不会离开自己的根本,虽然拥有世人认为的荣华富贵、美好景观,自己也会不为所迷,保持安然超脱。
奈 何 万 乘 之 主,而 以 身 轻 天 下。
无奈那些自己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真主的人们,却把微不足道的自身凌驾于天下这个整体之上。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被个体困住就会迷失根本,被躁动搅扰就会迷失真心。
【读后略议】
重与轻、静与动这两对概念,是理解这一章的关键。
站在一定高度,人们能够看到的,仅仅一个地球而已,而没有万物类别,站在更深的宇宙空间看,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也是如此。因此说,人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整体是所有个体的根与本。
相对于躁动不安的个体,整体则处于永远寂静的状态,是一切个体躁动的背景与归宿,站在寂静上,才可以了知一切动静真相,所以说静是动的君主、灵魂。
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无一不是成道的归途。道生一,一即一切,一切都在道中,所以,道是一切的根,道是一切的魂。
因此,在这一章里,把“重”看作成整体,看作是圣人对实相的体认与遵从,把“轻”看作成个体,看作是人们对实相的无知和对个体的妄认,更便于理解把握其中的意思。
品味《道德经》之二十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