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局中人,细说身边事
记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公众号:举手请发言
从贸易战打响的第一枪起,似乎就注定了2018年是不平静的。此后,“网约车”悲剧、“疫苗门”等事件无不触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而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职场慌”也是愈演愈烈。
资本寒冬,经济下行,有人甚至提出了“2018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或许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样的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场也是被裁员的阴霾笼罩着。
也许TA早上还在负责着一个重要项目,但下午就有可能收到HR的辞退消息,不用交接,不用告别,没有一点防备。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小公司,就算是曾经稳稳当当的大厂都未能幸免,而且情况更加惨烈,裁员可能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整条业务线,整个部门。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小伙伴还选择了高风险的“转行”,此举究竟是其把握住了一次转折点还是病急乱投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你的转折点可能发生在几岁?
从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调查显示,人生的转折点从23岁开始,27~30是个小高峰,31~35岁是大高峰,35岁后迅速下跌。
一般人23岁左右从大学毕业,正式开启自己的职场人生,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TA的转折点。几年的磨炼之后到达27~30岁这个阶段时,自己各方面都相对成熟了很多,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产生转折点的几率也就大大提升。
而31~35岁这个阶段,经过近10年的沉淀和积累,无论是在阅历、知识储备、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正值事业更上一层楼亦或是开始走下坡路的重要转折点,最终结果就得看各自把握了。
到了35岁时,前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后有来自家庭等方面的沉重负担,职场曲线迅速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转行,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转行的原因
每人的际遇不同,转行的理由也是各样。从51job的转行调查报告显示,获取高薪、新行业的发展空间、现阶段的瓶颈位列转行原因的前三位。
其实这也不意外,现实生活中想以转行作为获取高薪的跳板也不在少数。个人职业的瓶颈,努力找寻新行业的发展空间,也是人们选择转行的重要原因。
转行的障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转行,困难重重。从51job的转行调查报告显示,经验空白、专业知识匮乏、不清楚转行的方向三个方面占据了大比例。
转行意味着脱离原先较为熟悉的行业,更有甚者是行业、职能的双重跨越。如何应对招聘信息上雷打不动的经验要求,无疑是新人小白的最大难题。
“除了**,我还能从事什么职业?”,不清楚方向那就很难出发,相信很多转行的小伙伴都有过一段“寻寻觅觅”的时光。
成功转行的必备条件
转行能否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据调查报告显示,对新行业的了解、明确的目标、相关经验、个人信念是成功的主要条件。
转行前,深入了解新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发展前景、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一旦明确目标,就要全身心投入,秉承信念,为进入新行业做好准备。当然,如果有相关联的工作经验,那无疑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听听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
医生中最懂代码的程序员
洪兄是木木先生的发小,福建医大高材生,毕业后在深圳某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工作,属于事业单位编制。
据木木先生说,洪兄初中开始就陆续参加计算机比赛,对于一个闽南小镇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了。报考大学时,由于种种原因他没选计算机相关专业而是医学,但其一直保有对计算机的热爱。
2013年洪兄大学毕业,第一次有了创业的想法:果蔬无土栽培。鉴于当时条件不是太成熟而且也想给5年的努力求学有个交代,他还是放弃了创业考取了跟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第一次创业也就此夭折了。
在事业单位上班,不累,薪资不高不低,福利还不错,就这样,洪兄度过了毕业后的前3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有个朋友在准备考研,他猛然觉得这几年是不是过得有点太随波逐流而忘记了初衷。于是在2016年底,他准备起了考研,目标是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
次年初进入考场,由于准备的时间有限,他未能如愿。其实考研期间,他还准备了公务员考试,甚至都进入了面试,但最终还是与录用擦肩而过。
虽然考研没有达到预期,但在准备期间他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基础知识。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他开始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时间泡图书馆,学习课程视频。2018年4月,洪兄正式从事业单位辞职,开始了自己的转行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辞职一个月后他入职了一家外企,担任游戏开发工程师。而这次的录用机会也绝非偶然,一开始这家公司实际是拒绝的,但洪兄没有放弃,自荐信和自己做的demo最终得到了招聘方的认可。入职后,他一直保持着早7点晚9点的工作时间,为的是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距离。
半年后其跳槽入职新公司,月薪直接从刚入行时的个位数上升到两位数(2开头),可以说相当励志了(膜拜膜拜)。
今年年初,这位仁兄在条件相对成熟(免费的办公地点、磨合过的专业团队等)的情况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启了创业之路,预计年底就会有游戏产品发行了。
问:如此跨度的转行,你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答:究其根本,还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吧。决定前,不论是家里还是同事都表示过不理解,都觉得很可惜,为什么要去放弃一份多少人眼中的好工作。确实很纠结,但还是坚持自己热爱的,坚持那份初衷。
问:对正准备或已在转行路上的小伙伴,你有什么建议?
答:
转行前,还是多评估下现状,如果有太多需要兼顾,比如有家庭等方面的负担,那还是要谨慎迈出这一步;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这样更有能确保持那份热忱;
选择自己擅长的职能类型,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勤能补拙,基础很重要,有助于你在实践中快速理解和掌握;
如果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不要给自己设限,多去尝试挑战那个别人眼中的不可能。
学习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忌光说不做!
杠精90后
一直以来都挺佩服C君的,其本科学的是园艺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冷门。大二时他参加了一国际青少年组织,作为交换生前往国外学习生活了六周。由于对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浓厚兴趣,毕业后他选择去非洲从事政府事务类工作,为期一年。
期满回国后,一开始似乎也陷入了迷茫,停滞了大半年去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此后,其在技术外包、安防等行业都有过尝试,最后定位IT互联网行业,并在几个细分行业频繁尝试后选择了互联网保险作为主场。
目前其在杭州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任职产品经理,业余兼任保险经纪,同时运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8090重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满满干货),可以说已在斜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最近,这家伙又在准备着研究生考试,可以说是满满的正能量了。
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转行经历?
答:我的转行经历前期都不算很成功,就是因为自己浮躁而去频繁地切换赛道。所以,在毕业5年的节点上跟这个行业内的人相比是落后很多的,但也算是幸运的,因为跟同样学历专业背景的小伙伴比在收入和眼界上敞亮了一些。
由于受困于自己的学历背景和行业认识,所以当前在抓紧时间学习保险和保险科技的同时,希望拼搏一下改变自己的学历背景,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毕竟IT互联网行业实际上是很吃这个的。
问:对正准备或已在转行路上的小伙伴,你有什么建议?
答:转行可能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也可能是一个大行业里的细分行业切换,还有可能是工种的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要保持做自己想做的决心和热情吧。这个选择确实也很辛苦,如果当前工作不错,也有比较好的预期,那还是建议纵向发展来的好。
奔三女青年
小Q本科学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毕业后投身到了财务行当,一干便是整6年,直到2018年的那个夏天,她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即将到来而立之年,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慌”。
财务工作中规中矩,她想着是不是还有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职业。基于工作上的接触,她认识了公司里的一个群体-产品经理,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产品入门之路。
由于没有基础,且跨度大,她选择了某培训班,希望可以更快更深入地掌握这个职业的内容以及所需要的技能。期间,她还认识了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小伙伴,对她而言那是个神奇的夏天。在2018年即将结束时,她有幸收到了offer,一直到现在。
问:怎样看待自己这次的转行经历?
答:三十是个槛,希望可以再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哪怕真的很难。转行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投入产出不一定能成正比,刚毕业时可能还好,越往后难度越大,压力也就越大了。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小到每天的吃穿住行,大到每个阶段的追求,总要让你不断做出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只能各自承担了。目前自己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知识技能需要去学习,进阶之路任重道远。
问:对正准备转行的小伙伴,你有什么建议?
答:
首先,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转行之初的心理落差很难避免;
其次,找准方向,尽可能是自己兴趣的而不是一味跟风,毕竟试错成本很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呈指数级增加的,适当的PlanB也未尝不可;
再次,找到方向后尽快进入到新角色中去,身在其位提升更快,但往往这一步是最难的,对于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往往是处在职场链的最底端。在这里,我的建议是突出自己的亮点以及最大化过去工作中跟目前岗位相关联的经历;
最后,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得靠自己!
最后,勇气并不意味着鲁莽,这绝不仅仅是两个字的不同,前者可能带来另辟蹊径的喜悦,而后者可能让你陷入万丈深渊。转行并不是捷径,它只是预示了另一种可能,一切还得脚踏实地!
最后的最后,转行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