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远山专题第二期写作活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多少人,在春光中沉醉而不再清醒;多少人,在春色迷茫中不知所措;又有多少人,在春风中勃发而奋进不止。
这是春天的一个清晨,春风,舞动着她五彩的飘带,天使一般。远远地,几只蝴蝶,时而翩翩起舞,时而仁立花枝,在湛蓝的天空中,像美丽的小精灵。远处不时传来儿童的嬉戏声,更给艳丽的景色增添了一分生机。
我在这清晨的春光里,拨弄我的小菜园,辣椒苗已经有一尺高了,紫苏苗也渐渐地长高,菜园两旁红花姹紫嫣红,多么美丽的春色。
而我,却思念儿时吃过的一道菜,灰灰菜,别名野灰菜,它是一种野菜,没有人把它种在菜园里,但是,每年春天,它都会自动长出来,房前,屋后,路边,田间。它是春的使者,等春天结束了,灰灰菜慢慢地消失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生长出来了。它的味道鲜美,口感柔嫩。它是春天里独有的美味,是大地母亲的馈赠。
儿时的春天,总是山花烂漫,遍地的野菜。充满活力,在灿烂的春光之中,我们感到春天多彩、新鲜、远处起伏的绿树,红花,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近处的声声鸟语和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更让人陶醉。
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神奇。
春天,我们上课总是犯困,渴望着去外面的田野,放飞自我。下午,放学铃声一响,我们一群小伙伴赶紧收拾好书包,箭一样的跑出教室门。
阳春三月,正是灰灰菜生长茂盛的时候。
我们在回家的路边,一路走,一路采灰灰菜,灰灰菜是黄绿色的叶,叶上面毛茸茸的,叶子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我们只掐它上面最嫩的部份。
看,桂兰儿扎个高高的马尾辫,红扑扑的脸蛋,乌黑发亮的头发,遮住了眼帘,弓着腰,只盯着眼前的灰灰菜,她灵巧的手,不一会儿工夫,灰灰菜已经装了半袋子。
她跑过来看我的袋子,仅仅只盖住了袋子的底部。
“这么一点,不够装一盘,我帮你多掐点”她说:
于是,我们也忘了时间,只在野地里不停地找寻灰灰菜,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
其他伙伴都陆续回到家里了,只剩我们两人,背着书包,手里提着袋子,向家走去。
她说:“她爷爷最爱吃灰灰菜了,他会一边吃菜一边讲当年抗战时期的故事。”
远远的一个黑点向我们走近,原来是她爷爷来接她了,她爷爷双目失明,走路扶个拐仗,用拐杖一边探路,一边走。
桂兰儿赶紧上前扶着爷爷,我们一起往家赶去。我也想听瞎子爷爷讲故事,便一路小跑回家。
我把灰灰菜放在进厨房,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喝起来。
母亲看见我满头是汗,问我“又要去干吗?”
“去瞎子爷爷家听故事去”我回答到。
“等一下,我把这灰灰菜弄好后,你端一钵过去给瞎子爷爷尝尝!”
于是,母亲先清洗一遍灰灰菜,再放入开水锅中捞一下,用筷子夹起来,做凉拌菜。加点盐,酱油,醋,辣椒粉,大蒜米,再倒点香油,用筷子搅拌均匀,翠绿的颜色,垂涎欲滴。
母亲用筷子夹了几根,放到我嘴里,我着急要去听故事,没有来的及仔细品尝,只感觉味道鲜美。
我拿着一钵凉拌灰灰菜,直奔桂兰儿家。夜幕降临了,正是万家灯火的时候。瞎子爷爷正在吃晚饭,他一只手捧着碗饭,一只手拿着筷子不停的往嘴里扒饭。
桂兰儿将我拿来的菜,也分了一半放入他的碗中。
“这个菜很好吃!”他高兴地说道……
他讲,他们小时候,正是战争年代,到处兵荒马乱。每天都遇到要饭的人,逃乱的人,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只能靠大自然给予什么就吃什么。
有一次,鬼子进村扫荡,他们就拼命的往后山跑去,遇上鬼子的地雷,死的死,伤的伤,等他醒来时,双眼就看不见了,眼球也不知去向,他的媳妇被炸死了,只留下他和他儿子相依为命,他们好不容易爬到石崖下面,就靠采野菜维持生命,那里长了很多灰灰菜,他们用水煮一下,就吃,靠吃这个活了下来。
爷爷的故事,讲了很久。我和桂兰儿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时代新人,而他们上一代经历的苦难是难以磨灭的。
时光飞逝,日新月异,我们长大了,在不同的城市里生活,丰富美味的菜品很多。而我,每每春天,我就会想起桂兰儿,瞎子爷爷,还有那道灰灰菜,会让我忆苦思甜。
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