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婚姻育儿
读书感悟丨喜欢给人介绍男(女)朋友的你其实并不高尚

读书感悟丨喜欢给人介绍男(女)朋友的你其实并不高尚

作者: 正言锋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09:47 被阅读52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不论我们是否了解这个事实,或是否愿意加入这场竞赛,也不论我们是否在意这种竞争,我们全都已经被预设在某种程序之下,这个程序命令我们必须成功地制造后代,并尽力地在这场繁衍子孙的竞赛里获胜。——【美】罗宾·贝克《精子战争》

    2011年11月,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2013年12月,全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二人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从此,自1980年起面向党团员、1982年起面向全国人民实行了30多年的“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调整,中国每一个家庭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均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了。

    自从“二孩”政策出台,每个家庭中大多数的爷爷奶奶辈一代人就成了该项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尽管他们丧失了亲自落实中央号召、执行“二孩”政策的能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火热的二孩生育事业中。他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情、许承诺等形式向他们那些尚有能力的子女们灌输“二孩”政策的好处,充分发扬“有机会就讲、没有机会创造机会讲”的主动性,以“不见行动反复讲、不见成效讲反复”的螺丝钉精神,有力推动了“二孩”政策在中国这片曾经生育政策“荒漠化”土地上的生根发芽。

    为什么这些曾经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者会对“二孩”政策抱以如此巨大的热情?这个之前一直想得不是太明白的问题,今天在读罗宾·贝克教授《精子战争》一书时豁然开悟:“人类每一代的成员都是在玩一种繁衍子孙的游戏,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后代。”只要是游戏就有输赢,因此可以这样说,但凡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祖先都曾在繁衍子孙的游戏中“赢得胜利,他们遗传给后代的基因指令不只强迫我们加入这场竞赛,同时也在暗中指导我们如何获胜。”在这一理论体系下,“生孩子”这件事情从单纯的个体家庭事务中被升级,上升到了人类基因传承的必然性高度,能不能生孩子也就成了人类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依然没有解决为什么爷爷奶奶辈这一代人要比爸爸妈妈这一生育适龄人群具有更大的二孩生育热情。我个人的理解是,既然繁衍子孙是“基因指令”并且经由祖先植入了每一个的体内,那么这个指令如果已经得到了有效执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外在表现就应该越不明显;相反,这个指令如果由于外部社会政策的原因被压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外在表现就越明显,而且被压制的时间越久,其表现就越强烈。这个推论非常容易理解,一个已经生育了三四个孩子的父母,其再生一个孩子的意愿显然就要比只生过一个或者连一个都没有生过的父母或准父母要低得多;一个刚刚生过孩子的父母,其再生一个孩子的意愿也显然要比长期不能生育的父母或准父母要低得多。

    从这个角度来重新看待爷爷奶奶辈这一代人的二孩生育热情,就能理解他们的热情从何而来。可以这么说,原本的独生子女政策是一座高高的“堤坝”,把爷爷奶奶辈这一代人繁衍子孙的这一“基因指令”牢牢地拦在“堤坝”内,拦得时间越久,这一“基因指令”的“水位”就越高;因此,当“二孩”政策一旦在堤坝上打开一个缺口的时候,被蓄已久的繁衍子孙的“基因指令”便冲破缺口,汹涌而出。相反,对于爸爸妈妈这一生育适龄人群或者比他们这一辈更加年轻的人群由于繁衍子孙“基因指令”被拦在堤坝内的时间还不长久,其“水位”自然也就不高,因此即便“堤坝”缺口,决堤而出的生育意愿也不汹涌;更有甚者可能其“水位”还没有到“堤坝”缺口的高度,也就根本没有决堤而出的生育意愿。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爷爷奶奶辈这一代人的生育热情。在“二孩”政策没有出台之前,他们是如何消解自己的生育热情的呢?我的感受是,通过高度关心自己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的恋爱、婚姻、生育状态来解决的。一个年轻人只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只要一有机会就总是会热心的询问“有没有男(女)朋友啊”“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年纪不小了,应该考虑要孩子了”等等。在读《精子战争》一书之前,我们尽管反感于这样的询问,但总是习惯于把这种现象归结为长辈对晚辈对关心。但根据罗宾·贝克教授的理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种“关心”,认识到这其实是长辈们为了满足自己“基因指令”被压制后的繁衍欲望而已,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份欲望会越强烈,外化出来的行为则是这份“关心”的程度会不断加深。

    还有很多人尽管还没有达到身为长辈去“关心”晚辈婚恋生子的阶段或者自己的适龄晚辈已经都解决了婚恋生子问题,那么他们四处寻找机会给人介绍男(女)朋友,俗称为做“媒婆”,并且认为自己这是在“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别人解决“个人问题”,所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同样,年龄越大的人,其热衷于做“媒婆”的热情也会增长,这当然不是什么“学雷锋做好事”的热心肠在增长,同样也是由于繁衍子孙的“基因指令”被压制愈久欲望愈大的缘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感悟丨喜欢给人介绍男(女)朋友的你其实并不高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am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