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第14—22天的内容,主题是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比如在问卷中会写上“我希望上两天课,休息五天”想法的学生;当他捣蛋,你打算找他谈心,死也不愿走出教室之门的学生;在你上课时,以惹你生气为傲的学生……面对这些奇怪而又有趣,让你又爱又恨的学生,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呢?
读到这里,我是激动的,因为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就有。好想看到书里提供的良策、妙招。可书中却没有明确的应对方法。我有些沮丧,我最需要的,你却没有。迫于今天的读书笔记任务没完成,我还是带着遗憾读下去:
“遇到学生想法错误的时候,你可以说,从你的角度出发,你的想法是对的,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我是这么理解的……你觉得怎么样?”
“遇到学生不愿出来谈话的时候,可以请他帮你做点事情,没有那个孩子会拒绝老师的请求的。等他返回教室是,你在走廊等候,再与他谈心。”书中举了个送信封的例子。
“不能让学生知道,你正在生气。更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发泄自己的情绪。”
……
一条一条读下去,豁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意的谎言。明明是错误的,却说从你的角度出发,那是正确的;明明是想个别谈话,却请求他帮忙做事;明明很生气,却要做出一副对你的捣蛋不是很在意的样子……这不就是一条条的“谎言”吗?
那么,这样的“谎言”是否合理呢?我想起了这个学期一次与学生的对峙 。那天,进行语文单元测试。A同学没认真考试,却一直在讲话,被我点名批评。一次批评未果,第二次又被批评。二次批评后,安静5分钟,又开始在座位边随意走动。我忍无可忍,吼了他一声,并请他走出教室。没想到,A同学前情绪激动,嚎啕大哭,接着离开教室。我担心他会随意跑出学校,赶紧派学生跟着,最终A同学躲到厕所,不愿回来考试,我也只好作罢。事后找他谈话,说是因为觉得受了委屈,不想再进入教室。那次,自己也是在气头上,没有认真寻思解决的办法,总觉得六年级的孩子了,该为自己负责。我总是抱着“已经是六年级了,应该明白……应该懂得……”这样的想法去对待发生在教室里的每一件事,我自认为为人要真实,老师对孩子更要真实。却不知,这样的真实,有时候确实伤害到了孩子。
如果是现在,我或许会这样处理:发现A同学讲话,我走到他身边,从他的角度理解,讲话是无可厚非的,然后分析考试时候讲话的合理性,再跟他确定本次考试的理想目标。或许经过这样的流程,他原本对抗的情绪也会缓解下来,那就不会有厕所里待一节课的情况了。
想起A同学的另外一件事情来。某日,A与一女同学发生争吵,后来发展到了打架。A同学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向其他学生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A同学认为自己多次被女同学掐,碍于是女孩子,没有还手,现在自己忍无可忍,于是嚎啕大哭。了解情况后,发现其实也不是特别严重的事件,说打架是过了点。顶多只是打闹。 嚎啕大哭的A同学无心向学,在教室后门口席地而坐,也不管来往同学异样的眼光。我的内心觉得,这只是一场闹剧,可孩子却非常看重,觉得这就是一场斗争,看老师如何评判。
我驱散了围观的学生,给他搬了张椅子,请他从地上站起来。可他没领情,头也不抬:“你肯定要给女孩子说话的!”“谁有理,我支持谁!”我非常坚定地告诉他。他有些不相信地看着我,开始诉说他的委屈。于是我说:“XX确实有错,她不该这么野蛮,她的错由她自己承担责任。不过马上要上课了,我得先做好工作,下课后我再找她。”这时上课铃响了,我告诉他我的担忧:”你这样在门口坐着我不放心,如果你还不想进教室,那你就坐到椅子上,这样我就安心上课了。”他站起身,坐在椅子上。我回教室上课,大概5分钟后,他也走进教室了。课后,特意走到他身边,征求他的意见,如何批评肇事女同学比较好。没想到,他摆摆手,“算了,毕竟是女孩子,以后不跟她玩就是了。”乖乖,似乎雨过天晴了,一场闹剧结束了。我也赶紧为他的大度点赞。
现在想来,我还是比较满意那天的处理方法的。尽管我的内心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A同学面前,还是要表现出一副我要为你撑腰的样子。他觉得我足够重视她,经过一节课的缓和,怨恨也没那么强烈了。说明A同学的内心还是柔软的,上次的厕所事件,问题还是在我身上。
如果一个善意的谎言能解决一场纠纷,我想这样的谎言也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承载着师者的期盼,师者的智慧。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愿意做一个“撒谎”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