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字词】
(1)夭夭:言桃之壮且好。
(2)灼灼:鲜明繁盛。
(3)之子:犹言这位女子,指新婚女子。
(4)归:妇人谓嫁曰归。
(5)宜:和顺。
(6)室家:室谓夫妻所居。
(7)家:谓一门之内。
(8)蕡:指桃实圆大。一说“蕡”古音读作“斑”,“有蕡其实”,即有斑其实,意谓桃实将熟,红白相间,其实斑然。
(9)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作者介绍】
有人认为是周公旦所编,有人认为是孔子所编,但经考证似乎都不准确。事实上,从周代之初直至春秋中叶,前后足有五百年的跨度,不可能由一人之力编成,更有可能是经过多人长时间收集整理,是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诗词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即桃树,夭指少壮之意,在此指正值初长成的桃树,少壮而充满勃勃生机。华同花,灼灼即鲜艳明亮之意,描绘出阳春三月,桃花艳红明媚如同火焰般灿烂耀目。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宜者,和顺之意,和则不乖,顺则无逆,此非勉强所能也,即这是一种完全顺和的自然状态,这位新婚女子不仅外貌如桃花般明媚动人,内心也顺和静美,嫁入夫家后也阖家和睦。诗人表达了对新婚女子最美好的期望。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蕡(fén),指果实硕大的样子,诗人借桃树硕大的果实表达了两方面的期许,一方面希望新婚女子嫁入夫家后能为男方添丁、家庭兴旺;另一方面是希望新婚女子能用贤德兴盛夫家,在家庭生活中,能成为得力的一员,使整个家族幸福绵长。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蓁(zhēn)蓁,指枝叶茂盛,诗人在此祝愿新人婚后家庭生活能像桃树那样枝繁叶茂,永远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此诗对后世影响极大,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价此诗道“千古词赋香奁之祖”,意思是说,这首诗打开了千古以来中国诗词歌赋中关于女性容貌香艳描写的宝盒。后世诗歌,人面桃花相映红、女颊如桃花、双脸桃花落尽红,都是用桃花来比喻少女的面容。这首诗延用《诗经》一唱三叹的模式,层层递进,可是自然界那么多花草树木,诗人为何选择桃花来做比喻呢?
为什么是桃花?《周礼•-媒氏》有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古时,仲春时节,政府会颁布法令,要求单身男女相会,互相许以爱情。古人认为春天乃是万物生长之际,一切生命都展现出生机勃勃,青年男女也应该在这样的季节相会相爱,而此时,正值桃花灿烂盛开,故将桃花比喻待嫁少女再好不过了。
还有,在自然界中,一般花开得鲜艳美丽的,往往果实很小,甚至没有果实,可是桃树并非常如此,春天的桃花,火红一片。到了夏天,果实也硕大饱满,所以这首诗歌不仅续写了少女与桃花间的千年情缘,也表达了婚后女子兴旺夫家的美好祝福。
#【诗词人生第三辑】•花开四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