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更是讲究修行,练习的方法,就是静坐冥想。
1 内观要求你做自己的观察者,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儿,就好像一个心理学家在分析自己一样。
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2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弄个垫子坐在地上。具体什么姿势似乎没有太多要求,大概只要不睡着就行。
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专注呼吸。
练好这个专注的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种情感和思想困扰,不受大脑模块的控制,获得自由。我理解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3 正定与正念
正定: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
在内观中,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
正念:正定以后是正念,也就是美国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
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去体会饭菜的味道,专注于什么都可以。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活在当下”。就是你的心思不要总思前想后,应该专注于身边事物的深刻之美(比如,整洁、简练对于心灵的触动),对世界有一个诚实的认识。但是内观中的活在当下不是目的,专注于一个事物的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洞见。(洞见)
4 冥想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比如牙疼,冥想的做法,是先承认这个疼痛感的存在,然后不理会这个感觉,跟它保持距离!这就好比你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疼痛感。
疼痛感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你不会被这个感情所制约。你知道,疼痛的,并不是“你”。(痛苦的不是你,遗憾的不是你,迷茫的不是你……站在上帝视角俯瞰芸芸众生。)
能练到这种功夫,你在生活中就再也不会感情用事,你永远都能调整好心情。
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这些想法,有一些共同点 ——
1)都不是你当时正在做的事。要不就是在回顾过去,要不就是在思考未来。
2)都和“你”有关。不太可能自动想到天体物理学。
3)常常都与另外一个人有关。人都是社会动物,我们总爱想“人”的事儿。
4)几乎都是由大脑中的某一个模块提供的。想法是由模块产生的,通过某种感情吸引你的注意力,“试图”劫持你的大脑。
怎么跟想法剥离呢?方法仍然是当一个想法来了的时候,你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跟它保持距离,不去想它,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 就好比说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偶尔会上车 —— 但是车开动以后,能从车上跳下来! )
达到第一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情绪。达到第二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下的思考。没有任何东西能打扰和控制你。用佛学的话,就是你会逐渐脱离“苦”,接近“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