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4-03-02 11:02:31
写在之前:这是个周日,原本打算看书以及整理读书笔记的,突然想起来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上周写的博文还有个“下”没写,做事要善始善终,所以今天继续把剩下的写完。
前情回顾:记忆深处:念念不忘的是窑湾,还是小伙伴的经历?(上)

我早上起来的比较早,六点多一点就醒了。现在就这个坏毛病,一有事,如果醒了就不再容易能睡着。

都不好意思了,这是窑湾那位朋友为我们买的早餐。别看袋子看起来小,里面的包子买了很多的。

窑湾的朝牌?比我们那大多了(从图片上看不出来,但确实很大)。

昨天灰尘漫天,晚上很冷。第二天起早去窑湾,发现晨光下的窑湾、教堂美多了,也清新多了。

这家伙心情也好了很多,也开始卖萌了!对了,忘了一件事,就是上篇中所说悲剧的事情是指,他的裆部坏了!哦,不对,这有歧义,呃,具体点吧,档部坏了,是指裤裆被扯坏了。

这是奇门遁甲。据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窑湾的某位武举人,为了防止外敌入侵,依照八卦设计的街道、防御措施等。
从这可以看出,窑湾在古代的战略地位。

还有体验馆?不过我们去早了,都还没开门。

这些都是姓氏。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姓吗?哈哈,潘!

这个呢?有人认得吗?其实,这个姓氏很好认的。

时间宽裕,于是信步闲游,见门就入。看到一个大院,管他三七二十一的,先进去再说!一开始从小门进的,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进去后才发现,这是家酒文化博物馆。


这就是以前酿酒的场景。


后面有博物馆,里面都是些古用具。细细看,慢慢品,还是挺有感觉的,就好像回到以前古代一样。

大院,这在以前,这户人家估计是大地主了。

这是两层的小楼,实际上加上地下,应该是三层了。可以见得,以前这里酿酒事业是多么的发达。另外,身临其中,很宽敞,但可以想象到,以前的这里是一个多么繁碌的场景。

窑湾第一泉?进去一看,就是一个波纹不动的死井水。

可以绣龙?这在古代,貌似是犯法的吧?

走到这里,才发现,这家主题馆是“窑湾绿豆烧”,这个酒貌似方圆几十里都有卖的。


关于这个大家业的一些信息。

走之前,为“窑湾绿豆烧”来一张。


还忘了为“古器具”来几张,附图如上。

窑湾的特色小吃?还是普通住民的早点?这些东西,炸鱼比较多。

店主放在外面卖的米酒,店名亦是酒名。

参观大清窑湾邮政。看看过去通信的艰苦。

以前的用具和一些邮政历史的介绍。当时看的比较细,但现在都忘了,不过历史的那种厚重感,以及生活在今天的自豪感却一直没有被遗忘。

邮政用具。

古代的一些东西

邮差形象


窑湾的邮政。



大清、民国和新中国发行的邮票。


通信工具的沿革。

估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邮差的代步工作。

如图

酿酱油的地方,后来有去,这里先放张照片吧。

9点30左右,这里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以上貌似是窑湾当地博物馆。有展示古代、民国、抗日战争(拍了照片,但觉得无聊,这里就不呈现照片了)时期的一些物品。

铁匠铺

鱼铺










以上的照片都是重现当时窑湾人民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当时比较出名、规模比较大的各行各业。


不用我多说,大家从这个名字中有没有看出什么端倪?哈哈,对,这是青楼!

对青楼的一些介绍,以及他们所用的物品。

青楼的女子?帘后的好倒胃口啊。

关于青楼的一些说明,大家自行看文字吧,特意拍给你们看的。

梳妆物品。

这个图片看着真不舒服,貌似在很多鬼片上也出现过这个图片,总觉得很诡异,大家能说说吗?


以前灭火的场景

这是现实的工具,琢磨了半天,也不晓得怎么用。

窑湾云片糕,确实挺好吃的,我买了好几条回来。里面有股淡淡桂花香味。


哈哈,不得不感慨一句,吃的好丰盛啊。

这是一个动态的演示厅。有声音、光景,从视觉、听觉上再现了当时窑湾人民生活的场景。

这个说书的。。。。。

窑湾甜油,貌似很有名,不过不喜欢吃。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酱油!

这里一大片都是。

再拉近点开!
说实话,闻着这味,看着这场景,确实挺恶心的,不过我倒是希望、盼着能吃上这种酱油,因为最纯粹,而不像现在多数酱油都是化工勾兑的。



看到上面的这位小姐没?据说这位赵小姐,一辈子都没出过闺房,吃喝拉撒都在这个屋里。在上面的各种绣,则是她一辈子的作品,呃,挺多的,不过我只传了这几张。

这也是赵信隆酱园店里的酱油,看着这个,你还有吃酱油的心情吗?

蓝天挺蓝的,心情也很惬意。

朝牌真大。

上午参观,中午吃过午饭就准备骑行回家了。感谢窑湾这位朋友的招待,非常感谢!


这是我们的小伙伴!


视野开阔,有种海的感觉。

想不到这里居然是宿迁和徐州(睢宁)的分界处。


这是我们骑行的路,感觉怎么样?


回家的路,后来又变成这样了,不过不久之后,又与骆马湖相伴。


细柳、美景、不冷不热的天,正适合骑行。

一下午的骑行,下午5点10分到了沭阳耿圩镇。

只在那边停留了20分钟,天差不多快黑了。

于是我们赶紧上路。幸好有手电、以及尾灯,不然夜骑是件很危险的事,尤其是这条路不宽,其次路上车辆也挺多的。
结束语:
基本到这,这次骑行也结束了,最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全程一共骑行180多公里,一共用了两天时间。第一天用半天时间到窑湾,第二天下午从窑湾回家。感触蛮多的,觉得骑行还是和小伙伴一起才好玩。另外,一些景点的确有买门票的必要,从外表看起来,或许比较无趣,但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一些历史、一些物件和一些场景,真的能带来很多感触。
最后,再次谢谢一起骑行的小伙伴:小马瑞、相涛和李亚运。此外还特别感谢招待我们的那位窑湾朋友,欢迎你有空也来沭阳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