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育儿经济学》讲述的主要内容。
A1、第一部分,将为你介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背后既是父母爱的表达也是金钱的考验;
一、书中主要提到了三种教育方式:专断型、放任型和权威型。
1、专断型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完全安排孩子的人生。
2、放任型的父母往往让孩子们自主决策,并且父母会鼓励孩子独立,让孩子自主管理自己。
3、权威型则是处在专断型和放任型之间的一种教育方式。
像专断型父母一样,权威型的父母也会干涉孩子的选择,不过他们采取方式往往比较温和。他们会尝试和孩子讲道理,说服孩子和自己做出一样的选择。
同时他们也会像放任型父母一样,支持并认可孩子的个人兴趣和行为方式。
二、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更好一些。
专家们认为一共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面对困境时,这类孩子更不畏惧失败,也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不过有趣的是,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也有这个特质。
第二,权威型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也更能帮助自己的孩子。
第三,权威型父母比其他父母更推崇追求卓越和勤奋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的孩子也更可能具备同样的价值观。
A2、第二部分,我们会围绕养孩子应该花多少时间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看看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他们又是如何做选择的;
一、在个人层面,教育方式可能取决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国家层面,教育方式的选择还和文化有关。
1、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父母的教育程度会影响他们对教育方式的选择。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从观念、时间投入,甚至经济上都影响了教育方式的选择。
2、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方式的不同。
像德国、荷兰和一些北欧国家,父母们更倾向于选择放任型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中,父母们往往会选择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中国。
A3、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孩子的性别问题,男孩和女孩究竟是否要用同样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养;
一、这取决于家庭对女孩的定位。
如果一个家庭认为女孩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做一名优秀的家庭主妇,那么,她的教育就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如果家庭内部认为这个女孩可以成为一名职业女性,那么对她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比较“中性”,也就是说不会太考虑性别的差异。
而事实上,现在的家庭对待女孩或者男孩大多采取平等的态度,而且女性的相对教育水平开始追赶,并最终反超男性的教育水平。
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低学历的女性更可能结婚。
更高学历的女性,由于知识水平更高,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们意识到除开家庭之外,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所以在事业上也能取得更好的成就,这些也能改变家庭,乃至社会对于女孩教育的看法。
A4、第四部分,我们将研究学校发挥的作用,看看择校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学校对于孩子确实有方方面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学校的教师通过传授知识,传递价值观,直接影响孩子。
2、其次,学校的同学也会影响孩子,因为同龄人之间的互动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养成一定的习惯。
3、最后,学校的文化和激励方式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管教。
A5、第五部分,对未来教育的期盼。毕竟,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理应有所设想。
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教育系统强调公平机会和淡化成年前的竞争,那么家长和孩子会有更多放松的余地。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其实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它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到未来。
一个人最终能成为什么样子,不仅有家庭的教养,学校的教育,还有文化的熏陶和个人的成长。所以,不要去怨恨别人,也不要去埋怨父母,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
希望为人父母的你不要太苛求孩子,尽量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式;而希望为人子女的你心怀感恩,因为你的父母已经竭尽所能地给予了你最好的一切。
S、《育儿经济学》,作者是两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马赛厄斯·德普克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分别担任了美国乃至欧洲著名经济机构的顾问及研究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