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两首寻隐不遇诗:没有遇见,就是最好的遇见

两首寻隐不遇诗:没有遇见,就是最好的遇见

作者: 诗文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1-11 21:37 被阅读0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写寻访山中隐者不遇的经历,以问答道出了隐士趣味。诗中的隐士游踪不定,藏形于白云深处,连前来拜访的朋友都无法找到,始终与俗世保持着一段距离。但是俗世之人又可以通过他的童子,得知他每日入山采药的生活习惯。

    这样一来,隐士好像也是能够接触到的真人了。这种与人世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了隐士的高逸与莫测,而这样的状态,正为“隐士”一词做出了最贴切的定义。

    全诗除第一句叙事外,以下三句皆是童子语。一答其师采药去,二答身在山中,三答具体位置不明。层层递进,间接表现了隐者所处环境的幽深,反映出“隐者”天机自然,超然物外的情操和生活风貌。

    诗中隐者趣味,分在四处。一是“松下”,言其所居清幽雅致,有青松翠柏,以象征其孤傲风骨。二是“采药”,或为济世,或为修道长生,皆凡俗所不能为或不愿为者也。三是“山中”,言隐士与自然相融合,所游者皆山林人所罕至处。

    四是“云深不知处”,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缥缈乎已在俗尘之外。所以只用一个简单的场景,几句直白的对话,便将隐士之趣,所寻访之人的高洁出尘,以及诗人内心的仰慕、歆羡,全都道出。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是一首写著名隐士陆羽的诗,是从侧面着笔,通过寻而不遇所见的生活环境,衬托出隐士的精神面貌。全诗平白如话,虽平仄合于五律,但全篇无对,就像一首散文小品,清新脱俗,读来音调和谐而又别具风味。此诗所言皆事与景,蕴含的情感却很深厚,诗人与隐者的亲密友情,以及对隐士生活的赞颂和向往,贯通全诗。

    前两联说寻,野径桑麻、篱边菊花,见出隐士的高洁;后两联说不遇,扣门无犬、行踪杳然,表现被寻者的闲逸悠然。

    开篇即言陆鸿渐的新家并不算偏远,就在城镇边上,但却清幽偏僻,须由野径也即小路行去,直入桑麻丛中的农家田园,才得寻见。园子里有自行种植的花草,隔壁也有比邻而居的农家。

    颔联再言种菊,又使人想起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陶渊明素来爱菊,菊花遂成隐者的象征之一。陆羽才刚搬来,就植下菊花,可见他真是爱菊之深,一如陶渊明。

    颈联言事,诗人叩门而得不到回应,甚至家中并无“犬吠”,可知没有养狗防户,由此可见陆羽心胸坦荡。诗人寻隐不遇,想要归去却又不甘,便询问西邻,足见他对陆羽友情之深。

    尾联借邻家之口,言出陆羽的游踪。一个“每”字,可知他日日入山,乘兴而往,尽兴而归。行一白昼,不等日落不肯归来,则陆羽闲雅之趣,也便跃然纸上。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此诗,说:“此诗之潇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可见皎然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塑造了一个真隐士的形象。不见而见,隐者的形象,高人风致,突现读者眼前。诗歌别出机杼,不落俗套,真是出尘之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首寻隐不遇诗:没有遇见,就是最好的遇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ei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