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作者: 刘是我的姓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22:05 被阅读190次
学而时习之

小时候读《论语》,上来第一句就读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圣人说了,不亦说(shuo)乎,所以不能说啊。老师讲解的时候提问,被点到名的同桌愕然起身,悄悄伸手拉我衣角,我激于义气,猛地站起(其实是被手指搔到痒处,忍受不住),摇头晃脑回答,不能说啊不能说,而且“旁征博引”——

《指月录》里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你看,佛祖也说了,不可说啊不可说,所以拈花微笑,咱们自己知道就好。

“你们两个,以后上课,就到教室后面站着。”愤怒已极的老师选择了学生时代最为常见的处罚方式。

接着,她就讲解了一个十分“符合标准”但却流毒无穷的答案——

学习到的知识,时不时拿出来复习,这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根据学生时代的经验,课本上那些知识,时不时拿来复习,这还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所以我在以后翻看《论语》的时候,总是感到困惑,像孔子这样通透率真有趣好玩的老头儿,怎么会说这样有违人性的话呢?

后来上了大学,学习四书五经各项典籍,有一天看到《尚书》里说:“学,效也。”

学,就是效法啊,去模仿,去学习。所以读《论语》,重要的不是读,而是去效法,去模仿,去实际操练。

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是鸟。《说文解字》里说:“習,鸟数飞也。”羽翼刚满的小鸟跟着妈妈学飞行,反复练习,终于飞起来了。

所以“学习”的本意,是去模仿,而且反复练习,经过这种练习而“习得”,不断从陌生之中接触新的知识,在实际中模仿运用,最后领悟到,果然是这样啊,真的是这样——这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了。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圣人。

怎么做圣人呢?很简单啊,圣人怎么做,你就去效法,去模仿,你把圣人说的道理记住了,然后应用在自己的日常之中,应事待人接物之中,每应一事,接一物,待一人,比如扫洒应对,端茶倒水,迎来送往,每件事想一想,如果是孔子,他会怎么做呢?比如送客人,孔子是要站在大门口眺望,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见了,才转身进屋,那我送客人,也等到客人的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才停止挥手告别,转身进屋,这样在今天送别客人这件事上,我就和孔子做的一样,我也是圣人了。

所以,《论语》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操作执行的。读懂了这一句,也就读懂了半部《论语》。

相关文章

  • 一点半思想0069

    1.学而时习之,弥补自己的不足。 2.学而时习之,认识这个世界。 3.学而时习之,长知,更要长智。 4.学而时习之...

  • 学而时习之

    从公司组织架构可以看出: 1、公司规模的大小 2、岗位设置 3、管理的特点 4、业务布局 5、审批权限 6、看出核...

  •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篇》第一段话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

  • 学而时习之

    多读书,多思考。 坚持写作,越来越觉得自己读书少了,写的东西空白无物,词汇量少,技巧也不会。那就得多读书,多思考。...

  • 学而时习之

    学习就像旅行,路途虽然艰辛,但风景迷人。已经连续5天没有写日记了,问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来写?自己给的答案是不知道应...

  • 学而时习之

    从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富有诗书气自华”开始,我便进入了一个经典文化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个用典都彰显出他好...

  • 学而时习之

    学习,是一个很概括的话题,也是一个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们人类的话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民族,所有人都需要学习,...

  • 学而时习之

    人生天地之间,由懵懂孩童到所知甚多,全在一个学字。学,是每个人不可须臾离开的。 懂得学习,善于学习...

  • 学而时习之

    近日,被要求继续教育学习,在“河南专技在线”网上学习,“专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简称。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30...

  • 学而时习之

    能力没有之前,不要盲目的追求方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时习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en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