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有人说诗属于天才,歌属于大众。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大众喜闻乐见的诗。
也对,也不对。我私以为,诗歌是自己一个人灵魂的对白,自斟自饮,皓月当空,对影成三人的洒脱与畅快。它不像小说,不需要缜密的逻辑,也不需要完美的结局。
它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也因此,诗歌具有了三重的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缺一,你就会觉得这首诗有点遗憾。
有很多人说,诗歌分为朦胧诗和清晰诗。我不认为这样,只要是诗,它必然是朦胧的。人的感觉和情绪原本就是朦胧的,你没有办法称重,现代诗歌不是七言绝句,它没有规则可言。而清晰是逻辑化、简化的产物。诗歌正是要从逻辑的解剖刀下,抢救活生生的感觉和情绪,还他们一个本来面貌,你懂也好,你不懂也罢,它就在那里。
一个人倘若不是怀着某种浓郁而又难以表达的情绪。他何必要去写诗,要去读诗呢。同样,那些凡事讲实际,求清晰的人们,又何必不去读数理化和经济学呢?
当然,朦胧不是刻意追求晦涩。朦胧是再现真实的感受,晦涩是制造虚假的感觉。刻意而求晦涩的诗人,往往并无真情实感,故意用非逻辑化的杂乱掩盖他感觉的贫乏,他的真正家底不是感觉,而是概念。所以晦涩,只是化了妆的清晰而已。
读诗犹如听歌,也许一个瞬间你流泪了,却不知因何而起,读不懂也没关系,原本也不是非要懂的,就如人生中的有些错误,也不是非要去纠正的,也许一旦纠正便犯了新的,更严重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