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关于梁老师的采访,关于年轻人选择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会有些不同。我们每天都在选择,小到每天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早饭应该吃什么,大到我们应该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和做什么工作,可以让我们有意志坚持下去的勇气。
可能在我们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在择业不是很明确自己以后发展方向。也许在学校学习的专业,也是我们不喜欢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梁老师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啃3年老,让自己游历社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
这样做反而是节省时间规划,让自己明确定位,继续努力前行。
如果你到了人生第二个阶段,已经结了婚。再选择你自己的爱好,还是先选择生计。这个问题很明了,在这个阶段一定是先填饱肚子,要有一个三八线,在这个线上再抉择,而不是要先往下走。
年轻人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呢,当然年轻人首选还是大城市,如果去不了一线城市,那就选择省会,如果还是选不了,那就地级市。一定要在自己能两全的把握,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在大城市的好处很多,它不光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我们会从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增进我们的能力。如果选择小城市,我们是很安逸了,进取心可能会被很快同化,我们不是老年人,我们需要更多的外界激进,促使我们快速成长。
社会的节奏在加速,很多时候我们会跟不上。我们能否接受自己的平庸,或者失败。在许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个时期,生活或者事业的不顺心,最终归功于自己很失败。
其实不然,我们的努力一直在存续。我们的进步也是一直在跟随着,只是我们没有遇到相关的实物,它没有被很好的展现。就像100度的开水,如果我们加凉水进去,它会变成温水,就像我们的努力一直陪伴着我们,一切都是值得被认可。
最重要的还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智者的精神世界,来打破我们对于事物的局限认知,在我们每个阶段可以读适合自己的书籍,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作者的经历的。
比起你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你的问题真的都不是事儿。行万里路不是到其他城市吃吃喝喝,我们可以去特色古城或者下乡,去体会不一样的感受。
你会发现到这些地方,那些人的眼睛里都是光,不像在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了,会有灰色掩盖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可以更好的感受他们质朴而纯粹的性格,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这个社会又是很包容的,我们的选择很多,如果在选择有困难,我们首选无意义而有价值的,无意义可能不是我们心中也想。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再继续探索,属于我们自己内心的那块净土。用我们手上的资源来换取,更多属于我们另一片天地所属。
生活不易,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把它过的丰富多姿。不论在何地,我们只要遵循自己内心最真挚的声音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