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老是听见别人这么说,我们一定能改变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想,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儿时的你们是不是和我差不多,在看名人励志演讲的过程中,心中像有团燃烧的烈火,并且,目光炽热且脑海中生出我也可以的这种想法,但一般情况下,只是三分钟热度。几天下去了,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中来了,原来出现的激情消逝不见。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昨天还是激情满满,今天却斗志全无。
在这里,我要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听到的关于名人的励志演讲,首先,他们是否能真正的呈现出真实的自我,还有如果原来他的成长,没有多么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怎么办,别忘了,演讲是一种技能,也就是说,这门技术,是可以经过包装来提高演讲的魅力的。
在这儿举一个例子,还记得二战时期的德国第一演讲家,希特勒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保留下来希特勒的演讲视频系列,反正我看的时候,也是被他带进了他构建出的精神世界,他对演讲的把握,对心理的了解使人们去相信他。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听到的的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很有可能对我们什么用都没有,仅仅是在一瞬间让我们激情满满。
在我看来,能使人改变的只能是环境和环境中的人。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和一个同学辩论,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当时的我想的就是环境改变人,不记得了当时我的论点,但是没有真正的往深处想。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之一。不断的长大,看的书愈来愈多,对一些事物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我愈发的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对环境的影响的对立根本在于自我意识构建的前后。如果在前的话,就是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成型的时候,是环境影响人;如果在后的话,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相继成熟的时候,是人影响环境。
改变我们的从来都是环境综合考虑来说,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环境影响人,因为我们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大多数最低得是30多岁,也有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所以说,我有理由相信环境影响人。
具体来说,环境是怎么影响人的呢?我通过一些来描写人物传记的书,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在一些人物的年少时的描写中,对我来说,少年时代的他们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在大部分的传记中,在我看来,名人的小时候有个很贤淑的母亲形象,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名人的母亲都是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孩子的思想(知书达理),也有些情况,他们的母亲可能没有文化,但也一定有包容,平和,美好的品质。
改变我们的从来都是环境举个鲜明的例子:上古时期的大舜,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下电视剧《大舜》。舜小的时候他的亲母握登拥有很多良好的品质,舜经常跟着母亲查看水情,他的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告诉舜,华夏和东夷和三苗原本是都是一起生活的,之间都是互通亲事的,随着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间接的揭示了天下本是一家,人民迟早会统一。这就为以后舜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可以说他母亲这个环境下,舜被影响了。
后来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观。虽然他的继母季好对他不好,但因为他之前受到了他母亲善良的品行的影响,所以,他可以突破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就出了,尽管他的继母对他不好,等到年老时,他还是向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季好,我不会因为别人一贯坚持的恶,来放弃自己一直坚持的善。
改变我们的从来都是环境。有人可能就问了,我们一定会受环境的限制吗, 我们这一生就只能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这样走下去了吗。这样想对吗,对了一部分。如果你这样想,那你不是不甘愿接受环境的限制就是有了去改变的方法。我说的对不对?
我想说的不是告诉大家我们去认命,去丧失前进的方向。这也是我要强调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我所说的环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经历的事,认识的人,看过的书,脑海里存有的思想,这些构成了我们所处的环境。
之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出现消极情绪,不良行为,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力分散,就想这个字:“迷”字,想一想那个米字,想一想那些不同方向的箭头,力量没有往一处使,所以就形成了,迷茫。不知所措。这是我想说的。在一个大环境下,很多时候,它所构建的并不是合力,而是不同方向的力。
行为与思想的一致能帮助我们改变环境对我们的干扰,很多时候我们受各自所在的生活环境的限制,我们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我们来说,我们通过上网,看书,听别人说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已经徜徉在他人描绘下的情景当中了,但是心不能至,我们的行为与思想的步调不一导致了我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下出现了没有全心全意的生活在我们的时空下,导致了我们的分神,我们的不一致,若是我们想要的与现实的生活环境差距增大,我们的思维就会受阻,我们的行为就会不堪。
我们的见识与我们的环境的关系:我想说的是,在看了一些历史书后,我愈发的发现,如果我们的见识大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时,郁郁不得志,或者百折不挠者,极端性强。在这儿,我想说,只有当见识与环境的差异性小时,我们的生活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我们的每一个指令都有执行性,可以畅通的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是比较顺利的人生。
举个例子来说明和加深我对自己想法的阐述:
明太祖朱元璋,引自《明朝那些事》。用我的角度来重新描述一下。元末明初,贪官盛行,天灾不断,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农民阶级,应该说生活的都很艰苦,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文中所诉,朱元璋小的时候,虽然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知识,生活谈不上富裕,但是还是能保证他们的儿女的吃饭的,文中还写到,他的父亲还经常在干活的时候,给他们兄弟几个带来惊喜。开始阐述我的角度了:从朱元璋的父母文化水平,出身的阶级来看,他们当时的期望值来说,温饱才是要道,至于送孩子读书,让孩子考秀才,这些对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说太遥远了,他们当时想的不过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这也是小时候朱重八最大的愿望了。切入正题,我想说的是,这时候朱元璋的行为与他身边的环境是一致的。
接下来,天下大旱,他的父母在他十几岁的时候,逝世了。大姐出嫁,大哥出门,只剩下他和二哥,他们连安葬自己父亲的地都没有钱买,求自己父母生前被雇的东家,他们也不问,还是好心人帮了他们一下。这时候的朱元璋还是青涩的,他去了寺庙,做起了临时工,因为长得丑,在一次下山化缘中,被安排到贫穷的地方去,在那,在尊严和活命的选择中,他放弃了那仅剩的尊严,一次次的敲开门,忍受着,生存着。在这,它唯一的想法与行动就是活下去先,当他游历四方,看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后,他有了新的心态,他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三年的“讨饭生活”让他脱胎换骨,他已经强大了许多。后来,农民起义,生活饱受战火的侵袭,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幼年的好友邀请他去参军,一个正常人,在有生命危险的选择中,势必要权衡再三的,他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坐以待毙凶,参军可能会有吉兆”。至此,英雄的路踏上了征程。
活在当下,活出最精彩的现在。待到时机成熟,一展宏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