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娘(民间传说故事)
黎青屏搜集整理
两口俩生了一个娃,婆娘得病下世了,男人乃娃养活大,给娃娶了媳妇,娃媳妇生了一个孙子。一家人该平平安安过日月哩,娃,娃媳妇也得病下世了。男人乃孙养活大,给孙娶了媳妇,孙也得病下世了。
眼看这一家人就要断根了。
孙媳妇伺候着爷过日月,孙媳妇天天乃屋里屋外扫扫,往茅(茅房,厕所)里头倒灰土,看见爷爷尿在灰土堆上,尿点儿在灰土堆上打些坑坑。给爷爷娶回了新奶奶。一年两年过去,新奶奶生下俩男娃。孙媳妇给新奶奶搭手抚养俩小大。
爷爷下世了,孙媳妇安葬了爷爷,新奶奶下世了,孙媳妇乃新奶奶合葬到爷爷跟前。
俩小大大长大了,孙媳妇给俩小大大都娶了媳妇成了家。俩小大大感激侄媳妇养育恩情,都给侄媳妇叫侄娘。
讲述人 刘小永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白土坡村韩家山村农民,没有读过书。会杀猪,通厨艺,村人遇红白事情,受邀请炒菜待客。
讲述时间 1976年春天。
讲述地点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刘家河村赵家林村王建业家西窑。
搜集整理人 黎青屏 原名刘邦项 1960年8月17日生,高中文化,农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传承人。
整理时间 2023年12月17日 张茅乡白土坡村韩家山村西侧沟里。
附记
刘小永比搜集整理人父亲年长10岁左右,大约生于1930年代,兄弟三人中为长。是搜集整理人的族伯父。因为兄弟三人,被地方武装(红学)征稽为壮丁,陕县地方土匪武装收编后号称陕县东乡武术支队。在今陕州区观音堂镇西侧玉池沟与共产党解放军对打中,所有白土坡村壮丁都不开枪,只一人挂彩,刘小永及其余人员全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刘小永自幼家贫,四处讨生计,干过多种活计,经历多次人生起伏,世事变故,饱经沧桑,出生入死,阅历丰富。
1975年8月搜集整理人初中毕业,生产大队不推荐读高中。到驻扎在刘家河大队赵家林小队的白土坡大队水利专业队修筑南大渠。与刘小永一起劳动,吃饭,休息。晚上住宿在同一孔石头砌箍的窑洞里,同一张通铺大床上。
刘小永烟瘾大,吸的兰花旱烟末,春天里下班后,吃过晚饭,天还不黑。刘小永坐在满屋一通铺的大床上,掏出一沓裁好的书纸或者学生写过的作业本纸,揭出一绺纸条,捻些旱烟末,放到纸条上,匀开,刺啦刺啦卷一支喇叭筒,点燃了,不紧不慢地一口一口吸着,吞云吐雾。屁股放在床沿上,左腿放在床上弓起,右腿吊在床沿上。眯隙了眼睛,开始不慌不忙地讲故事。
白土坡村人都给讲故事叫擂鼓(擂故,擂古)。听故事叫听故,听古。
刘小永讲述的都是巧媳妇故事。刘小永兄弟三人因为家贫,没有正儿八经说媳妇娶媳妇,都是在村上拾的逃荒要饭媳妇。
刘小永为人热心处事仗义,具有很好的人缘。先后两次组合家庭,生育一女一儿,儿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婚配困难,幸有乡邻帮助。给儿子说媳妇娶媳妇成了家。晚年乐享天伦,寿终正寝。
搜集整理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故事流传地区甚广,2023年12月17日,雪后天气阴冷,在韩家山村西侧沟里凿窑洞,收到洛阳市伊川县一网友发来同题故事,竟与当年听到的故事为同一版本,只是情节略有出入。于是整理出来。
是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