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家
我也来转载一则民间故事

我也来转载一则民间故事

作者: 红尘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5:53 被阅读1459次
2017-06-22  由 最桐城 發表于新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myrqon.html

足智多谋的民间鬼才——吴计成

有一年腊月初八日,高桥村有一户与吴计成同姓的人家嫁女儿,吴计成听说后也赶去看热闹。

娘婆二家原来商定,婚期乃是翌年二月初二。经过婆家的要求,将婚期提前到腊月初八日。

当时桐城有一个风俗,抬新娘轿子的轿门两边必须贴上对子。婆家请先生先用红纸写好上联,再将一张红纸放在轿子里,下联由娘家请先生应对书写。

这天下午,姓刘的婆家轿子抬来了,娘家请的先生拿出轿子里上联一看,写的是:春约到明年,笑刘郎不能春来,假春讯,寄春闺,惹动一点春心,想得花放水流,忘却春光红紫茂。

这一上联,却把娘家请的先生难住了,不停地踱着方步,左想右想,竟想不出对答上联的文词。

吴计成在一旁看出娘家请的先生的为难表情,转面看到窗外绽放的腊梅花,便拍着娘家请的先生的肩膀:“老兄,你怎么多时不应对书写轿门的下联呢?”

“下联的文词,我还没有想出来,怎好写得!”娘家的先生说着,很有点尴尬。

“我为你相处了下联的文词,你要是觉得可以,就请采纳。”吴计成说。

娘家的先生连忙拱手:“多谢多谢。不烦请先生说来。”吴计成说:“请你展纸涉笔,依我的话写:腊行在今日,劝吴娘且随腊去,赏腊梅,敲腊鼓,扫除几多腊气,趁此星移斗转,结成腊底凤鸾娇。

在场有文化的人一听,拍手称妙,说下联与上联对仗得天衣无缝。一时,这一副轿门联在桐城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资料来源:最桐城

网络上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奇故事,但是,多数都是作者不详,难以考究。

也许,这也就是文字搬运工理所当然据为己有的原因吧……

一至六,七……不敢发帖乎?

作为文人没有原创思维,尽往他人脑袋捞取成果,何其可耻也!

相关文章

  • 我也来转载一则民间故事

    足智多谋的民间鬼才——吴计成 有一年腊月初八日,高桥村有一户与吴计成同姓的人家嫁女儿,吴计成听说后也赶去看热闹。 ...

  • 一个“仇富有理”的低级故事

    我今天在某度app里看到一则民间故事的推文,名字叫做:《民间故事:古代“卖拐”,一根芦苇三百两,财主一咬牙,买》,...

  • 聊斋故事:李德宝

    本文为《民间故事》第一百二期,喜欢看民间故事的朋友记得常来! 今日说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发生在宋朝,讲的是孝子为爹娘...

  • 《猎人海力布》教后记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民间故事。它体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情节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段的...

  • 一则民间故事

    一个有趣的宋朝庭审,整理修饰后大体情节如下: 一天,一个百姓和一个乞丐一起闹到官府里要找长官评理,那百姓说,乞丐偷...

  • 一则民间故事

    我由于喜欢读《聊斋志异》,因此对一些民间故事也很喜欢,常常喜欢听人家讲古。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听,那时我父亲给我讲...

  • 故事一则【转载】

    一天一位其貌不扬的男士,带着一位十分美艳的小姐,来到一家爱马仕店。他为小姐选了一款价值565000元的包包...

  • 转载故事一则

    《头等票》 一对老夫妇省吃俭用地将4个孩子扶养长大。岁月匆匆,他们结婚已有50年了,拥有极佳收入的孩子们,正秘密商...

  • 想起一个民间故事(1)

    我在苏北平原老家时,还是很小的时候,曾经记得我的父亲给我们说过一则民间故事。而今,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的父亲早已...

  • 民间故事:妖姥串门(奶奶讲过的老故事)

    文/小田 原创民间故事,抄袭必究! 今天给大家说一篇在我小时候那会儿,我奶奶给我讲过的一则民间小故事。 友情提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也来转载一则民间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ks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