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想说说关于努力,没错,并不是所有的努力付出都会有回报,而且要看你什么样的回报是你心仪的,想要的。
今天我要说的努力付出,是我两个亲戚对孩子教育的付出上。两个孩子,都是女孩,目前都上小学三年级。
先来说说女孩L,L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表哥和表嫂,一个本科毕业,一个大专毕业,就职于离家乡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城市,自打L出生后由奶奶(我姨妈)照顾。表哥他们每星期都过来看孩子。
在生活起居方面,特别是孩子的吃喝拉撒上,我姨妈是个非常细心,又非常有经验的人,把孙女照顾的很好,光看6个月-1周岁多的辅食种类花样就知道这个奶奶有多用心。就如我表哥说在孩子的照顾上,放在他妈妈家是最放心的,比他们自己养要好太多。在每个周末回家看孩子的时候,夫妻两也不闲着,带孩子到处溜达,洗澡,逛公园,大点了,就带出去逛游乐场,上早教班,可谓不惜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孩子要读幼儿园了,表哥拍板孩子上当地数一数二的私立幼儿园,学费自然是昂贵的。不过话说回来,起初也没觉得怎么样,经过一个多学期以后,果然小家伙成长很快,语言表达,运动能力都比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强。
再大点后,还给孩子报了英孚英语,这个当时是比较火,价格也是比较贵的。所幸小朋友非常喜欢,每周两次英语课,跟老外处得很开心,学的也很快,渐渐地,孩子变得越来越活泼可爱,与人交流非常大方,会主动跟你聊天。我们真心觉得表哥的决定是多么明智,这个投资算是值了。
对孩子的培养上,父母的观念非常重要,表哥和表嫂都是重视教育,主张寓教于乐,每年的节假日都会带孩子出游,近的周边城市,远的韩国,日本。孩子在上小学前已经是个有一定游玩资力的小达人。表哥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只要空闲下来都会自己带女儿去玩,吃美食,去科技馆,图书馆等,哪怕前天自己刚刚从国外飞回来(作为工程师又是企业管理人员,出差飞是常有的事)。
幼儿园毕业后,他们把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毕竟小学了,很多学习上的事情需要父母直接的参与。
目前孩子就读于一所私立的双语小学,孩子是通过严格笔试,面试进入的,没有找一点关系,不得不说在同龄人中是优秀的,无疑表哥一家的付出是有目共赌的。所以我相信,对于孩子的培养上,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这些回报凌驾于金钱,名声,权利,是实实在在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收获一个健康,活泼,自信,德智体各方面都发展优秀的孩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再来说说我的另外一个亲戚的孩子S,S的父母也是大学学历,工资待遇与L的父母差不多,工作也是离家乡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城市。从小孩子也是被寄在奶奶家养,奶奶对孙女没有我姨妈对孙女那么重视,平时灌输的只是,小孩子爱吃不吃,哪有那么多讲究,更别提让她去给孩子做这样那样的辅食物。属于放养的态度。所以打小,S就长得瘦瘦小小。读幼儿园了,也是随便就近找一家塞进去,到点接送,所幸孩子还比较漂亮可爱的,但是读了幼儿园,开始与外面接触的多了,小孩子的平日里养成的不好习惯开始放大,幼儿园老师说S会向其他小朋友讨要零食吃,这个后来我们也发现了,S很会察言观色,对她好的大人她会要求买东西给她吃,买裙子给她穿,哪怕不是很亲的亲人。
孩子的父母也基本上不怎么管孩子,通常一两个月回来看她一趟,关于孩子不好好吃饭也就是去药店买几盒蓝瓶的三精口服液。也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去过他家的人都知道,她奶奶很随便,任由S吃饭的时候喝饮料,白天零食不间断,不去幼儿园的日子就是吃零食,看电视,晚上跟着奶奶看成人剧,嘴巴嚼着零食。
至于兴趣班什么的,奶奶觉得那是烧钱,没必要,而孩子的父母也图方便,觉得孩子大了再上也不迟,疏不知与其让孩子这样闲散着,没有一个好的教育者还不如让她参加兴趣班,也不算浪费时间。可是家长的观念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S与L的最大的差别就是父母观念的差别,表现在教育执行力的程度上。虽然孩子读小学了,也被接到了父母身边,上的是小区附近的一所普通学校,但是据说孩子开始并不适应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经常嚷着要回奶奶家。再后来,二胎开放了,S又有了两个双胞胎妹妹,自然又多了一项照顾妹妹的活,寒暑假,休息天,做完作业就是带妹妹,陪她们玩,父母更不会有时间带她去旅游,去长见识了。
L和S ,两个小朋友的成长起点相似,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也相当。所不同的是对待孩子的教养上,L的父母包括奶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特别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是建立规则和养成好习惯的重要阶段,L的父母虽然不能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在不工作的日子里选择高质量,多形式的陪伴。给足孩子无限的爱和有规则的自由。而S的父母在观念上就不那么重视孩子的养育问题,从起初的全权托付给奶奶,到之后的对孩子不良习惯随之任之,到最后以孩子照顾妹妹减轻自己的负担为荣。
某次当两个孩子有幸在一起待的几个小时内,很快就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渗透着平日里润物细无声的教养。所以L是幸运的,L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努力付出的,才这么几年已经有所区别。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在孩子身上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因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才是父母的终极目标。虽说孩子是否能成材,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从小,我们提供或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难道不是父母该做的吗?我们的努力付出仅在于创设适合的条件,并不包括过多的干预和包办。
后记:套用表哥的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LL,我们努力工作也是为了她成为更好的自己,既然有条件,何不开始就让她接受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