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能力——在这样一个没钱寸步难行的社会,在这样一个通过金钱的占有量衡量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体系下,缺乏赚钱能力的人可怎么活哟。
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赚钱能力呢?
1.知识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应该不会不同意吧。
尽管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曾经有过“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那个短暂的时间过去之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依靠勤劳、能吃苦、敬业就可以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依靠“撑死大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种做法已经过时了。
还记得电视剧《下海》中的旷大成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许他们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甚至还可能永远被钉在那个地方,永无翻身之时。
已经听过很多人在不同场合感慨:“我们这一茬人简直白活了,放到大街上连买东西都买不了,就连交个电费都需要手机支付了!”
更有人感叹:过去在农村流行一句话,我就是一个种地的,我怕谁?当我无欲无求的时候,我又不犯法,别人能拿我咋办。但现在不行了,我种了一辈子地,到头来发现,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连修理地球都没人家修的好。
这是知识改变命运对一代人带来的实践教育,刻骨铭心啊。
然而,互联网的连接和普及,又一次冲击了人们的认识,很多过去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知识,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的知识,只要上网一搜,马上就能够知道,无怪乎那一辈人发出灵魂拷问:网上怎么什么都有啊?
尽管很多人批评百度不作为,批评百度作为资本家,为了赚钱丧失良知,但客观地说,正是因为有了百度,只要会打字的人,就能够随时百度,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过去那些藏在柜子里的知识,藏在图书馆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了解的知识,通过百度曝光在几乎所有人面前,无怪乎网友称百度为“度娘”,真的扮演了那个无所不知的“老母亲”角色。
当然,也正是因为搜索引擎的普及,知识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低廉,过去依靠掌握知识赚大钱的人,突然发现不管用了。
即使拥有印刷成本的传统书籍,尽管看起来似乎价格越来越高,但相对于人们基本的生活开支,书籍的价格占比越来越低,实际上相当于书籍的价格相对越来越低,也相当于传统书籍上的知识也越来越廉价。
依靠知识赚钱越来越难,因为你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的知识,别人可以花费非常小的代价甚至直接免费获取,从市场经济的本质来看,知识已经成为典型的供大于求的商品,相应的利用知识赚钱越来越难也在情理之中了。
2.认知
知识对一个人的赚钱能力帮助越来越小,对知识的认知呢?
网上有一段关于认知与财富的文字,对自己特别有启发,摘录于此。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的认知时,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从这段话来看,认知对一个人的赚钱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段话,简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能对这段话本身的认知就有缺陷。
对于同一个知识,不同的人看到之后,带来的效果千差万别,甚至差异到完全两个物种的地步。
比如李笑来强调的GAFATA,他已经告诉了很多人,购买了这些股票,从长期来看一定可以赚钱,但事实上真正购买并持有并后来赚到钱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呢?
这就是认知在发挥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预测传统出版行业必将淘汰出局,网上可以非常方便、快捷、便宜地得到,还有人会花钱购买纸质版吗?
然而,市场又一次跟几大多数人开了一个大玩笑,根据统计数据和各出版行业发布的收入状况,传统出版业不仅没有消亡,竟然又焕发了第二春。
李笑来认为,因为书籍价格相对越来越低了,所以购买书籍的人多了,我本人不敢苟同,价格最多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更高了,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法,人们希望从这些书籍中获得更高的认知,因为相对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纸质书有着更多的优势。
一是人们更加重视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认知,提升认知就意味着可能拥有更强的赚钱能力,而正式出版的书籍,信息可信度更高、更加系统、提供的信息密度也更高。
二是纸质书的价格尽管有所提升,但相对价格实际上在下降,过去购买一本书,可能要找到生活费的不小比例,现在已经微乎其微了。
三是互联网的各类训练营、付费班价格普遍高于书籍,而从内容来看,实际提供的信息密度不如书籍。
3.认知差距
我们一直在强调,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人生必然会越来越好。
这个正确其实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别人错了,你对了。相信这种情况就不要过多讨论,除了运气偶尔过来捣乱,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正确就意味着你可以赚的更多。
我们现在要重点关注的是第二点,就是你正确别人也正确的情况。
仅仅做得正确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好的结果,因为仅仅保证你正确还远远不够,还要保证相对于别人更正确。
面对相同的信息、知识、数据、现象、事实,你的认知必须与别人的认知有差异,并且你的认知还必须是正确的,也就是你不但要正确,还要鹤立鸡群地正确,还要与别人相差极大的正确。用比相对偏理论的说法,就是你的认知高度、认知深度要明显强于别人。
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塔勒布,就非常擅长于赚取极端情况的钱。
正如他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描述的那样,我对后续的行情看好,大约70%的概率会涨,但是我选择做空,因为一旦出现那30%的情况,带来的损失是根本无法承受的,而我选择了做空,一旦概率很小的30%的情况真的发生了,我的回报就是巨大的。
看起来类似于赌徒,但这位聪明人的聪明就在于,通过数学思维数学运算,他这样的操作,“数学期望值”更高。
想想看,这种操作显然违反了大多数人的直觉,也对大多数人的认知产生了冲击,但这位聪明人就是依靠更加科学的方法,赚取了更多的资金,不服也得服啊!
4.如何在认知上与别人拉开差距?
显然,单纯依靠埋头思考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能让自己的认知强于别人。
《学会写作》提出,写作的内核是思考水平,但如果因此你就每天绞尽脑汁地思考,训练思维、提升认知,你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好,因为在写作方面,拉开大家思考水平的有一个核心指标——你的输入。
如果你认为不需要输入,只要凭借自己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跳过输入,那就真的是想当然了。想象力是阅历的延伸,否则人们想象出来的外星人和鬼,就不会都长得像人了。
在认知层面,也是如此。
只埋头苦想,是很难提升思考水平的,关键是要在行动中思考,也就是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
只有行动中产生的思考,数量才更多,质量才更高,因为只有在行动中,只有在实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所感悟有所灵感有所总结,才有机会产生那种顿悟的状态。
工作中,有些人特别喜欢“挑活”,自己愿意干的才干,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才干,自己分管范围之内的才干,总之,就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才干,不符合意愿,就要想方设法推出去。
我当然不建议一个人什么活都接,成为职场上那个什么人都能够指派你使用你的老好人,但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说,你应该尽量抓住每次干活的机会,特别是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领域。
你的每次付出,都会给自己留下宝贵的财富,因为你用行动让自己拥有了最直接的体悟,相对于那些只想着活别人干好处自己占的人来说,你就能够产生更多的体悟,产生更多的思考,进而更快提升自己的认知。
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还不是拆二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拉开与他们的认知差距,这才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钱这么非常高贵的东西,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就跑到那些认知水平低的人手中呢?钱也是好面子的,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