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过一只猫,雪白的毛,碧绿的眼睛,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每次看电视,它都会蹿到我腿上,用它那毛茸茸的脑袋不停地蹭我的手。我喜爱极了,每次去超市都不会忘了买它最爱吃的猫粮,天天给它洗澡,常常带她去做宠物美容,还定期给它做体检。我的宠物被我呵护备至,我似乎从来没有对其他人那么好过,甚至是对自己,生病了不去医院,经常不吃早餐,总是找借口不去运动,总是有借口多抽一根烟,有时连一年一次的体检都懒得去。我有时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爱宠物胜过爱自己?一个人要讨厌自己到何种程度才会这样对待自己?
1. 你做过让自己讨厌的事吗?
如果你说你行事光明磊落,没有做过让自己讨厌或羞愧的事情,我想你大概率是失忆了,或者你从未直面过自己的阴暗面。我们和宠物的区别在哪里?猫是猎食者,当一只猫抓住并吃掉一只老鼠时,猫并不需要为此负责,猫没有思想、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它们无法感受老鼠的痛苦,它们猎杀是因为饥饿,而非邪恶。但我们可以意识到无助、局限和死亡,也可以感受到疼痛、羞耻和恐惧,我们知道什么会让我们痛苦,如何让我们痛苦,甚至怎样让别人痛苦。我们可以刻意恐吓和伤害他人,也可以缓慢、巧妙而又残忍地折磨他人,这可不仅仅是捕食那么简单,我想只有人类才拥有这种令人发指的能力,邪恶二字的定义无非如此。显然,我做过让自己讨厌的事,比如为了顺从别人而折磨自己,也曾因为我自己的行为而伤害过别人,当直面自己的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内心充满了愤恨和抱怨,这样的自己值不值得我好好照顾呢?当你拒绝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时,就像是在为你所有的缺点惩罚自己。相比之下,一只无害、天真而且没有自我意识的猫显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2. 别伤害别人,更别折磨自己
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或者其他信仰,这些故事将人类堕落之后的所有事情都描述成人类以摆脱邪恶为目的的自我救赎,其目的就是让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有意识的选择和创造“善”。但所谓“善”,不仅仅是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我们可以为了他人做自我牺牲,但自我牺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局限、背叛和权势,而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别人将自己变成受害者。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声地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将自己变成别人的奴隶。一味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成立,无论是面对朋友、同事、家人还是恋人,在道德上我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站起来为你自己说话和为别人说话没什么区别,我们要学会恰如其分地爱自己。另一方面,当最终面对痛苦、失望、损失、匮乏和丑陋时,避免让自己坠入怨念和仇恨,抱着感恩之心看待一切事情,那么你对自我和别人的仇恨就能得到平息。
3. 让我们从尊重自己开始
我们相信别人不应该受苦,我们努力、忘我地帮助他人,甚至还把同样的善意延展到动物身上,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拥有自尊,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同样值得尊重,你对于他人的价值和你对于你自己的价值同样重要。每个人都有难以改变的缺点,会在比你优秀的人面前相形见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推卸照顾自己的责任,虽然你在这方面比我强,但我也许在其他方面有优势,何况在道德上我们俩是平等的,如果不是这样,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糟糕,每个人都会因此饱受折磨。待己如助人,我们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快乐”和“好”绝不是同义词,给孩子糖果会让他快乐,但同时你也要让他学会刷牙,哪怕他再不情愿,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才是“好”。趋炎附势会获得好处(或者说“快乐”),但真正对我们“好”的是道德感、责任心、自我觉察的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品质,我们要获得这些品质,就从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开始。
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将自己全部的生命投入其中,这将赋予你人生极大的意义,你就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离美好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