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学习,都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一段未知的奇妙的旅程。
今天学习《小熊开店》,主题是“用乘法口诀求商”。且看孩子们带来的美妙体验。
01 “妙”始开场
提前发放了学力单,也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留白。
上课铃响,孩子们进教室。几乎都在做安静上课的准备,这个习惯真好。
我没有出声,用手指了指黑板上的板书,以及学力单的任务一。一些懂我的孩子,就开始拿笔动手写起来。
也有个别还端坐,等着老师告诉他要学习这件事。我还是没有出声,只是在小组评价表里为那些已经进入学习状态的小组加分。
评价的效果立竿见影,端坐的孩子东瞅瞅西瞅瞅,也马上明确了方向。
我就喜欢这些“响鼓不用重锤敲”的孩子,因为我希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够自动化。在老师没有布置任务或者发布命令时,我能够主动找到任务去学习。
02“妙”思开花
我巡视全班,几乎将每个孩子的思考都看了两遍。我每次都会这样说:“我是采蜜员哦,看我能采到哪些孩子酿的蜜。”
此时的安静,是表面的。因为孩子们的脑袋里,正在经历一些头脑风暴。因为,这是第一次让孩子们要用四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且还要为方法命名。
我边走边欣赏,然后请了几位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板书在了黑板上。
法1:(画一画)
法2:(加一加)5+5+5+5=20(元)
法3:(用口诀)四五二十
法4:(除一除)20÷5=4(辆)
法5:(说一说,写一写)20-5-5-5-5=0(元)
以上5种是孩子们最质朴的表达。下面的板书是经过一些补充和完善的样子。
03“妙”疑开悟
且看上课片段:
师:现在黑板上一共有5种方法,是不是有些震撼呢!请默默地看这五种方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看到有十来位举手了,方停。)
了了:(指着法5)为什么这里是-5呢?
俊屹:因为这里的小汽车是5元钱一辆,我先买一辆,用去5元,就减去5元。再买一辆,再减去5元。
了了: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师:我们可以画一个数线图来理解,一共20元,买一辆少了5元,就要减去5元,再买一辆,就要再减去5元,后来发现,一共减去了4个5元,所以就可以买4辆。
小杜:(指着法2)为什么这里是等于20元呢?
尚儒:因为这里一共有20元,最后我们用去的只有20元。
小郑:那如果等于25元呢?
尚儒:如果等于了25元,那就再减一个5,因为给你的钱只有20元。
舒为:(指着法5)为什么这里一下就知道是4个5呢?
诗李:这是每减一个可以计算的呀,先用20-5=15,15-5=10,10-5=5,5-5=0,一直减到0为止。是算完后数出来的。
茂川:我就是这么想的(他是原作者)。
小姜:我觉得法2和法3是一样的。
奕云:我也觉得这是一样的,都在说4个5。
安:这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口诀这里,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孟:法2和法3的意义一样的,方法不一样。
师:还有三位同学钢笔表达有疑问,现在还有吗?
小郑:我的问题没有了,我刚才是想问法3的口诀,原来是用乘法来思考就对了。(另外两位表达自己的疑问和前面的一样,已经解决了。)
师:能够自悟,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境界!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命名,我明白了为什么是“加一加”了,你们是受了“画一画”的影响吧。那另外的方法可以怎么命名呢?
生:减一减,乘一乘。
师:好,就用你们的命名。
每次这个环节,属于各个击破孩子的疑问。而孩子的疑问,也恰好就是理解方法的必由之路。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得到成长。也因此,我总是毫不掩饰我对一些孩子的欣赏和鼓励,只要他在认真参与课堂,特别是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那是我首先要致敬的孩子。
04 “妙”联深思
各个击破之后,便是找联系环节。
师:呀,大家看看这道题目,我感觉它太奇怪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奇怪吗?(孩子们看了一会儿,好些孩子就吼了起来: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有啊。我故意夸大表情)是啊,怎么这么神奇呢?你们看,既可以用
生:加法。
师:还可以用——
生:减法。
师:还可以用——
生:乘法。
师:还可以用——
生:除法。
师:啊,这是为什么呢?(我并不着急让他们回答问题,而是让他们把这个发现得来的惊喜再多飞一会儿,请了一个孩子重复问题,再让全班重复。)请大家将自己的思考和同桌说一说。谁在全班来说一说。
生:因为都是求的同一个问题。
涵:因为加法和乘法有关系:4个5 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除法和减法有关系,除法是分一分,减法是按照每份一样多减下去,直到减到0为止。
师:这个理解比较深刻,能发现除法和减法的联系,了不起。
淏泽:因为这道题其实是问的20里面有几个5。这个题,可以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来表达。
师:上一个就可以获得掌声,这里就更应该有掌声了,他的思考其实是在回答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那就是是在求——
生:20里面有几个5。
师:仔细看看,每个方法里,哪里体现了4个5?(抽生结合板书说说)
语橙:我们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有关系,乘法和除法有关系,而加法和乘法又有关系,所以加、减、乘、除都有关系。就像我有一个朋友,你有一个朋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互相成为朋友。
师:这个比喻真是太好了。如果是同样数相加,也可以同样数相减,那就可以用乘法,也就可以用除法了。现在,能回答我们刚才的疑问了吗?
生:能。
这个环节,可以说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只要给孩子们思考的舞台,他们就一定会给你一些奇思妙想,从而将课堂引向纵深。
05 “妙”问互助
任务二,孩子们轻松过关。
任务三,让孩子们提一个数学问题。我改了解决方式,让同桌两人互相解答对方出的题目。
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任务,有小部分提出了有余数的除法,孩子向我求助:他出的题不合理。哈哈,这个问题也很自然,我也不排除在黑板上有学生写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两个孩子提出的是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回看这一节课,不是“妙”不可言,而是“妙”可言。因为他们在真正参与,真正提问,真正互相启发。
附:孩子们的学力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