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胖,我只是脂肪肝!
2015年8月,我做了一次体检,大部分指标都正常,却查出了了中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就是说我胖呗……可是,我身高1.7米,体重66公斤,按国际通用的肥胖指数BMI计算,数值为23(BMI值小于18.5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完全在正常范围内,怎么突然就得脂肪肝了?还中度……
肥胖指数BMI从大四开始,我开始发福,但并不明显,即是体检前的那段时间,我常穿的衣服也是休闲西装,从没人说我胖。虽然脱了衣服能看到“啤酒肚”,过去也整天喊着减肥,但“减肥”这俩字真正进入我脑海的日子,绝对是看到体检报告那天。
不胖的脂肪肝之谜
我当年生物课学的还不错,大概了解一些脂肪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因为这次的体检结果,我又特意找了一些新的,更为详细的知识,大开眼界。
大家都知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优先被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就成了我们常说的“血糖”。进食过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也不能太高,否则就会伤害到组织细胞。这时候“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它刺激身体将过多的血糖转化为糖原和脂肪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人体糖原最多的地方,就在肝脏,而脂肪又是由糖原转化而来。换句话说,让人发胖的脂肪堆积过程,是从肝脏开始的,无怪乎会有脂肪肝了。这一点的外在表现就是,胖,总是先从腰围开始的。腰围也经常被当作是一个衡量“健康”的尺度,它可以预测未来的健康问题和死亡率;你的腰围越粗,你身患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这样看来,所谓“不胖的脂肪肝”,代表着我体内的脂肪已经多余,开始在肝脏部位囤积,虽然还没有到其他地方,但若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变得“肥头大耳”绝对只是时间问题。
你竟然是这样的“胰岛素”
前面提到过,胰岛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降糖物质,身体会根据血糖浓度的水平适量释放,浓度越高,血糖降得越快;前面也提到了,胰岛素也是身体合成脂肪的促进物质,浓度越高,脂肪也合成得越快;前面没提到过,胰岛素会抑制身体脂肪的分解,浓度越高,你减肥就越难!其实不难理解,促进合成,自然就会抑制分解,只不过我们很少反过来想罢了。降血糖的胰岛素竟然是我们减肥的大敌?
别急,前面只是开胃菜,正餐还在后面呐!
大家应该知道,人体对抗生素是有耐受性的(实际上是病原体产生耐受性),用得越多,效果越差,为了达到原先的效果,医生不得不加大剂量,直至该抗生素失效,然后再用另一种抗生素开始新的循环。这也是全世界反对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大家可能不知道,胰岛素也会让身体产生耐受性,每次为了降糖,大量分泌,会让其效果变差,为了达到原先的效果,身体不得不加大剂量,直至达到胰脏的极限,就需要体外注射来进行补充。到了这一步,恭喜你,你成功患上了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相信我,你并不会孤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报告,中国成年人近10%患糖尿病,全球超4亿人患糖尿病!
你只是胖?不,你还在变傻!
我们普遍认为过剩的脂肪细胞主要是储存赘肉的容器。然而,这是一个严重误导人的观点。脂肪细胞远不止储存能量这么简单,它参与人体生理的许多方面。大量的身体脂肪形成复杂、精妙的激素器官。你没有看错:脂肪是一个器官。而且脂肪可能是人体中最勤奋的器官之一,除了起到保暖和隔离层的作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这一点对于内脏脂肪来说可谓是当之无愧——内脏脂肪包裹着我们体内的“内脏”器官,比如肝脏、肾脏、胰腺、心脏和肠胃。
一项发表于2005年的特别研究想要确定大脑结构和腰围大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基本上,一个人的腰围和臀围比例越大(例如,肚子越大),那么其大脑的记忆中枢即海马体就越小。随着海马体萎缩,记忆力也会下降。身体每超重一磅,大脑都会相应地因此萎缩一点点。身体越肥胖,脑容量就越小,这真是讽刺。
再举一例,研究人员发现,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的人)的大脑比体重正常者的大脑看起来老16年。研究者合理地指出他们的发现可能对衰老和体重超重或者肥胖,包括患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毫无疑问,这形成了恶性循环,一个推动另一个。一旦大脑开始退化并萎缩,那么大脑掌管的食欲和体重控制中心不会正常运作,自制力下降,暴饮暴食,这又会让恶性循环火上浇油。
谷物的真面目
回到远古的狩猎人和采集者的时刻,他们的大脑和你的大脑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问题是作为现代人,你们大脑的偏好相似,但是营养来源却并不相同。
祖先和现代人饮食结构对比那么确切地讲,饮食习惯的这一差异与衰老的程度,以及是否遭受神经系统失调和疾病之苦之间,有何关联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的谷物,含有一种叫做麸质的复合蛋白。麸质作为一种黏合物,把谷物磨成的粉黏成一体,那些柔软、蓬松、有嚼劲的面包和馒头就是麸质的体现。
高达40%的人无法正常消化麸质,剩下的人也可能受其伤害而不自知,麸质与神经系统失调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被更多的研究证实。简单来说,麸质会杀死脑细胞,而奇怪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竟然不会发出任何“警告”。所以,有必要打破目前流行的一些饮食观念: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实际上,胆固醇对大脑健康意义显著,多项研究证明,总胆固醇水平与语言流畅度、注意力、抽象推理能力、多个领域的认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同时,实验数据表明,很多我们常吃的谷物,比如小麦、大米、黑米等,消化后使血糖升高的速度大大高于同样热量含量的脂肪和蛋白质,长期食用这类食物,就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持续降低,逼迫胰脏不断增加剂量,最终不堪重负导致糖尿病。
在过去200万年间,我们一直吃的是高脂肪饮食,只在1万年前农业发达时,碳水化合物食物才得以丰富。原始社会人们食物长期缺乏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有食物时快速增肥,食物缺乏时机体代谢机制就处于节约状态,但现代社会很难有食物饥荒问题,一年365天都向身体发出增加脂肪合成和储存的信号,所以导致了肥胖盛行。
如何拯救我们的身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采取下面这些方法,远离肥胖、糖尿病以及老年痴呆症。
1.减少摄入谷物类食品(尤其是精制的,做得越精细消化越快,血糖飙升得也就越快),以降低血糖升高速度,同时让你的大脑免受麸质伤害。顺便,豆类是比较健康的,可以多吃一些作为补偿。
2.增加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占比(肉、蛋)。不必担心胆固醇升高(事实上如果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不足,身体会自己合成,合成的量反而会大大超出实际所需);
3.偶尔让身体体验“饥饿”的感觉。每周挑出一到两天时间,只吃一餐或让两餐之间的间隔拉长。临床试验表明,饥饿感会显著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耐受性,从而让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自然下降,也让减肥更加容易。甚至就算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饥饿疗法”也有不错的辅助作用。
4.配合有氧运动。持续有氧运动超过半小时,身体就会开始燃烧脂肪,配合节食的行为,会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快地恢复。
现在的我
在这篇文章被写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坚持3个月不吃午饭来保持饥饿感(偶尔和朋友出去在一起会吃一点,自己调整就好),同时早饭也只吃鸡蛋和豆浆,有时会来点儿燕麦片,晚饭会特意减少对谷物的摄入。
运动方面,我承认自己动力不足,还有待努力。
最后,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知识很多来自《谷物大脑》和《轻断食》这两本书籍,有兴趣的小伙伴建议买来细读,全力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