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现,喜欢的几个自媒体大咖都在谈几个词:手艺、技能、工匠思维、刻意练习。自己也趁机好好学习和思考了一下。
之前一听到“手艺”两个字,会立刻想到几种职业:炸油条的小贩、刺绣的绣娘和以“解放天下手艺人”为愿景的河狸家的美甲师。
前一段时间罗胖的一段话颠覆了我对“手艺”二字的“偏见”,不仅如此我还立下大志,要像他学习,成为一名高超的手艺人。
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最重要是要搞清楚自己一直在练的那门手艺是什么?
你所拥有的手艺必然是越练越好,越练门槛越高的。
知道这个问题才能看得清自己看得清道路。
比如炸油条的手艺自然是越练越好,不容易被淘汰;郭德纲说自己讲相声也是门手艺,靠的是技术和手艺而非才华,我的事业(知识服务商)也是门手艺,靠的是迅速地理解别人的知识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用户觉得合适就买单啦。本质上和炸油条的都差不多,所以不会江郎才尽。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你赖以生存和积累的技能和手艺。这门手艺有意义,可创造价值,能代表你的价值,然后还能随着时间逐步积累并合他人拉开距离。
手艺是技术,也是技能,是个越老越香的陈酒。
罗振宇
年纪越大,越觉得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技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你拥有的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你,代表你的个人价值。生活中技能有很多,如开车、做一手好菜、插花,写文章,演讲,做精彩的PPT等。工作中,有一技之长并在某个技能上有很深造诣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职业前景。
老话讲,技多不压身。年纪越长越觉得果真如此。
既然是技能,需要做到精通,水平自然要在一般人之上,起码要做到“二八原则”中的前20%吧,再严格地说,参考李笑来老师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描述,我们要成为行业的前1%才能不被淘汰。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有太多压力,实际上只要在一个技能上超越大多数人,就拥有了竞争力,形成了初步的技能。剩下的时间,如果你能继续苦练,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个技能上的积累,那假以时日,真的可谓是所向披靡了。
如何形成自己的技能?
答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源自《异类》一书的论点,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如此大的练习量,即一万小时法则(一个造就真正专家的神奇数字:10000小时)。
“刻意练习”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努力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持续练习,忍受脑海里的不适感,积极接受真诚甚至是犀利的反馈。
想要精通某个技能,成为行业内的专家,超越大多数人,自然是要花时间的,必然伴随挑战过程中思维重组的痛苦,而获得反馈有助于你知道如何改善,并为继续前进带来动力。
对“技能”了解越深刻,我意识到自己曾经拥有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认知:不懂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更不知道技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愚蠢地认为工作多年后自然就成为电视剧中的老师傅,自然技高一等。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很容易理解,在一个单位待的时间长短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所有老同志都技高一筹。原因在于大部分人是没有刻意练习、正向积累的意识的。
这种错误的普遍观点,仔细琢磨是与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直接关联的。在我们的周边常充斥着这样一种理论:“上大学了你就自由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了你就不用学习了,结婚生孩子了你的人生就圆满了”。
所以,当我们把这样的观点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逐项完成后,忽然发现很空虚:学历有了,工作有了,孩子有了,我还需要干嘛?卸下了千斤顶人也一下子颓了。所以出现了以下社会现象:进入大学的高考状元沉迷网络被退学,参加了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开始混吃等死,有了孩子的漂亮姑娘心甘情愿地成为一名大妈......这些选择都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树立的价值观直接相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驱动,需要由内心生出的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断成长、完善自我、获取成就、赢得智慧,指导我们过完有意义的一生,也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一遭。
这种驱动既需要我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求索的心态,同时也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工具帮助我们达成前进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下,结合自身特点,完成独特的自我飞跃,填写一份与众不同却让人满意的生命问卷。
这个工具正是“刻意练习”。所以,从现在开始,请立即行动开始打磨自己的技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向成为一名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手艺人努力前进。
对我来说,我给自己定下的技能养成计划可称为“1+N”计划。“1”是工作技能,工作是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渠道,希望自己在未来几年内通过不断磨砺技能成为某个领域独当一面的专家。”N”是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包括写作、演讲、开车,做饭、育儿等等,这些是我感兴趣或者有义务的,我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之余慢慢积累这些技能,从多方面提升成就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人的人。
此外,我还得到了一些其他启发:
1.在确定积累重大技能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天赋和特长。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人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能成功”。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天赋与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就拥有了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形成职场资本,这是成就大事的基本前提。
2.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帮助孩子在天赋的方向培养兴趣、刻意练习、正向积累,我认为是我们这代年轻父母应尽的义务。最近读了本书《光有爱还不够》提到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特殊性之一是教育的义务,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帮助孩子从小就开始进行刻意练习积累技能,想必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了。
3.立刻行动着手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具体步骤是,首先分析自己所在职场所需要职场资本是什么,哪些技能既稀缺又宝贵,然后运用工匠思维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让自己尽可能从每一次经历中获取更多的职场资本,最后做完每一件事情后,抬头看看有谁或哪些机会对我新收获的资本感兴趣,抓住最有希望的机会实现职业上的跳跃。
以上是对这段时间学习和思考的总结与提炼,技能培养和刻意练习的话题随着后期实践我们还会再聊。感兴趣的同志们也可以留言,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为早日成为一名精深的手艺人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