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农牧人商城
竹子向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植物,喜欢竹子的文人当然也为笋写了不少佳作。杜甫在他的《三绝句》这样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曾有一首著名的咏竹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你们不要跟我抢吃的啦!)高原传奇 笋中之王
幼嫩多汁的竹笋,向来是被大熊猫盯上的美味
在海拔2000—2500米的原始竹林里
到了秋天,一种珍稀食材
就会用幼嫩的尖头冲出坚硬的地面
吸收大自然灵气成为高原宝藏
它就是堪比国宝的“笋中之王”
『野生方竹笋』
方竹的生长对环境要求相当严格
对气温和湿度尤为敏感
所以分布范围十分狭窄
目前,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尤其是云南东北部的乌蒙山片区
但总面积也不足40万亩
堪称世界珍稀竹种
方竹笋生长于人迹罕至的高山
保持着浓厚的野生味道
剥去外壳,通体乳黄光亮
如象牙美玉,被云南人奉为养生美食
每年8、9月份左右
有着悠久食笋传统的云南人
也进入了他们的“踩笋季”
背篓里的迁徙
为我们带路的采笋人,叫老曾
他跟随季节四处辗转,采笋为生
每年的8月中旬
他都会来到这片盛产方竹笋的竹林
开始了新一轮的采摘
由于地形的崎岖和原始
采笋人也总是相伴而行,互相帮助
每天天不亮起床
沿着崎岖的小路
由上而下,跋山涉水,肩挑背磨
要在天亮前要赶到目的地
因为稍晚一会儿
那雨后的春笋说不定就窜出一截
稍老一点的竹笋口味肯定就不好了
老曾已是多年老手
经验丰富,只在眼前3米左右的范围搜索
一旦锁定目标,一记飞脚,“啪”的一声脆响
嫩笋应声而倒,再用手一拉
一棵方竹笋就入手了
所以说,方竹笋,是用一脚一脚“踩”来的
而初次进入深山的我们
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看着老曾在低矮密集的竹林间迅速穿行
一转眼就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只能听见踩在落叶上哗哗的脚步声响
采笋人傍山而居,深谙自然之道
对采摘的每根竹笋都有他们心中的考量
因此,即使脚下遍地新出的幼笋
他们也不会去采摘
一路下来,翻越了大大小小几座山
才能采满一口袋
再背着几十斤鲜笋满载而归
穿梭在茂密竹林和泥泞山路上
雨雾中,分不清他们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
老曾说:
打笋子很辛苦,要在低矮的竹林钻来钻去
一双脚刮得稀烂了
有时上山几天都不能回家
吃住都在山上
还要随时提防毒蛇和野兽
采到的竹笋还必须当天拿到下山
加工好才能储存,不然会坏掉
三四斤带壳的竹笋
只能剥出几两到半斤可食用的笋子
采笋虽如此辛苦
但却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就地加工,原汁原味
方竹笋长于高山,人迹罕至
保持着浓厚的野生形态
剥去外壳,通体乳黄光亮
如象牙美玉,煞是可爱
肉质丰厚,一般0.3—0.5厘米
纤维细脆无渣、清香爽口
裹挟着山野之气的方竹笋
经过精心加工,发送到全国各地
鲜美依旧,原汁原味
“刚采来的方竹笋,新鲜得很
趁着这个新鲜劲进行保鲜加工
才能保证好的口味。”
云南当地方竹笋供货商介绍道
云笋——建在竹笋源头的工厂
一艘隐藏在深山的竹笋航母
↓
吃出来的健康
李时珍/《本草纲目》
“竹笋方而厚,性硬、脆,常食之,有延年益寿之功能”。现代绿色食品科研究检测,方竹笋中含蛋白质百分之十二,粗纤维百分之八,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硒,鋅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C等,食之则有助于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达到减肥,美容和管疾病之防治肠胃及心脑血效。古为贡品,今为美食,称道于世。
方竹笋脂肪极少
除去水分和其他营养素外
几乎全是纤维素
方竹笋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
所以肉肉的人,经常吃笋会吸收体内油脂
降低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
是健康减肥的圣品哦
美味营养的天然好云笋现已入驻农牧人商城
长按识别二维码就可直接购买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