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鸟类中,距离人类最近的大概非麻雀莫属。
这种褐色的小鸟,成群结队,在树上叽叽喳喳。有时,哗啦一阵响,它们从树上飞下来,落到院子里,不慌不忙地啄食着地上的草芥松土,一有动静,又“刷”地一声,飞到房顶树枝等高处去了。
小时候,我们管它叫家雀。它们在农家的茅草屋檐上做巢,清晨就外出觅食,晚上回巢,忙忙碌碌像上班族一样。
后来见识了很多鸟,都比麻雀有名,于是心里有点看不起这些叽叽喳喳的家伙。再后来读到宋代人的一首诗,就更加深了这种看法。
谁言翼短不搏天,且看白鸽送信笺。
志小那知鸿鹄意,一生注定寄屋檐。
《瓦雀栖枝》
人们大都认为,鸿鹄飞天,是因为有冲天大翼;可白鸽翅膀小,照样风里雨里送信奔忙。看来自身条件只是原因之一。怪只怪麻雀胸无大志,鼠目寸光,只知躲在屋檐下贪图安逸。
到了中学时,读高尔基的《海燕》。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海燕,引得年轻人激情澎湃,再看无处不在、随遇而安的麻雀,越发觉得麻雀的胆小和怯懦。
可是,这种胆小怕事的鸟,也时时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兄长们正是淘气的年龄,往往趁大家雀不在家,去掏鸟蛋或是刚孵出的小家雀,找个避风的地方,用废砖头搭个架子,用火烤来吃,那种烤肉的香味,现在还能回忆起来。
那时候物资贫乏,缺衣少食,不用说烤麻雀,烧蚂蚱,烧青蛙,甚至烧刺猬这样的事都干过。老祖母曾告诫我们,刺猬是财神,不能招惹的。但我们都不信那套说教。想起烤肉的美味来,什么道理能管得住十几岁的淘气娃呢!
后来我们才知道,家雀只是麻雀的一种。更多的麻雀其实是树麻雀。它们在树上做巢,飞得更高更快,对人们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不轻易飞到人们身边来。
树麻雀远离人类,避免了轻易被抓或掏鸟窝的危险。但是,大自然中的危险却难以避免。最大的灾难是农历五月时候的大风雨。
记得一年,麦子刚刚收完,就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很多树都拦腰刮断了。屋顶的瓦片也吹落了许多。雨过天晴,主妇们纷纷晾晒发潮的衣物,还有房顶漏雨淋湿的家什。当时,我刚刚两岁的外甥女,就住在我们家,由母亲照看。
邻居小哥提了一兜子东西,放到房前的石板上,高兴地说:“大姨,看我送什么来了?晚上给小宝宝改善生活。”打开一看,满满的一兜子,大大小小的麻雀。大多数麻雀还没长足羽毛,露着红红的皮肉和小小的骨架。
外甥女天生大胆,围着麻雀欢呼雀跃,母亲也很高兴,多长时间没吃肉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尝点荤味了。
我从小不喜欢吃肉,看着一兜子麻雀,得了密集恐怖症似的,眼晕心闷,浑身上下不舒服了很长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可怜的小东西,和人类争夺生存空间呢。听说有一段时间,麻雀还被当作“四害”之一,差点捉尽杀绝,幸亏种群庞大,繁殖能力强,要不,还真可能成了珍稀动物了呢。
清代李调元去江西主考,公毕回京时,州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看着满座官员蝇营狗苟,即席赋诗一首: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意在言外,讽刺辛辣,令尸位素餐的官员们羞愧不堪,对风里雨里艰难觅食的小麻雀来说多少有失公允,则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位同事,早年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干过用鸟枪打麻雀的事。现在回忆,每每心有不忍。我们都笑着劝他:“万物相通,小麻雀变成了优秀少年的营养,也是雀得其所了呢。”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麻雀也成了保护动物,禁止猎杀,有时,看到这些小东西群起而飞,群起而落,真是感叹社会的进步。它们赶上好时候了,人们都衣食富足,养宠物的比比皆是,分一份口粮给麻雀,与这些可爱的小鸟们和谐相处,也是太平盛世的一景呢。
闲暇假日,站在院里,看到成群的麻雀悠闲地跳来跳去,甚至会给这些小精灵撒些米粒,看着它们在空中旋起,又纷纷飞旋落地,在地上跳跃啄食,叽叽喳喳,才真正了解什么是“欢呼雀跃”。
欢呼雀跃,多么好的一个词呀。在众生中喧哗,自由自在地展现生命的快乐,岂止麻雀之乐呢。
图片来自网络去年,客居异地,住所前面就是一片树林,每天早晨,天还不亮,就有一阵又一阵鸟的喧哗传进客房,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让你怀疑,这声音是小小的麻雀的合奏。看着一群群麻雀哗然而起,哗然而落,还真是感到惊心动魄。
麻雀 在众生中喧哗
众生喧哗,何独麻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