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五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五

作者: 草原大哥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4:00 被阅读0次

          《课程的逻辑》第五章内容是"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所传递的知识,视为课程如何加以组织分配的知识结构与过程的问题。课程社会学的另一个焦点是揭示"学校知识"的本质。学校所处置的信息、知识仅限于社会文化与信息的极小部分,这种在学校里所接受的知识与信息谓之"学校知识"。新教育社会学派以知识社会学为背景,以知识概念为基础,分析考察课程,并抓住学校知识的问题展开了批判。认为这种知识具有如下特征:强调口头表达相对立的,借助书面文字的"文字文化性";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回避合作的"个人主义;学习者的知识是零碎知识堆积的知识"抽象性";因而知识与曰常生活和经验脱节这一"无关联性"。即学校知识的特点是"迂回性"、"交换性"、"片断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一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围绕"生存能力"来界定理想的"学校知识"应该有三个层次: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价值性知识。

            构成课程内容的价值观、态度、技能和知识是社会行为得以实现,地位、角色的体制和文化体系得以维护的宝贵的社会价值;是形成人们作为社会一员所具备的必要素质社会价值。日本学者总结到"素质价值"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接受、内化一定的"素质价值",根据需要外化为行动。而课程就是从教育角度把"素质价值"加以适当分配和分层,使学生得以学习和内化的计划和装置。研究"素质价值"的分配是制定课程标准的必要步骤。而"素质价值"的研究和推进,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良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z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