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韵诗词散文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作者: 不问是由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14:36 被阅读0次

读后感:同样是写在北宋沦亡后,昔日的君、臣皆悲愤万千:这厢有宋徽宗的《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那边厢有陈与义的《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如果把这酒浇于桥下水中,今夜应该就能流到屈子投江的湘水吧。


赏析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词一开头,吐语挺拔,一语惊人。

“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

他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可现在流落江湖,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

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没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

“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

相关文章

  • 读诗迎端午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

  • 一日一书(134)—临江仙-陈与义

    临江仙 宋·陈与义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

  • 豫斋读词之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

  • 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

  • 【1390】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高姓人物?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舞台上既活跃着名门大族子弟,也有着众多出身贫...

  • 《临江仙》2首

    《临江仙》: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

  • 长沟流月去无声——再读高中时代喜欢的一阙宋词(一)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 每日点滴文化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 每日点滴文化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ar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