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7023/06141d3b2221095e.png)
明清时代(清朝也被汉化,采用前朝女子婚服制式)之前这一时期婚服为“九品官服——凤冠霞帔”,婚礼习俗也是以大红色为主的传统婚制习俗。
凤冠霞帔并不是一套礼服, “凤冠”指的是戴在头上的一种配饰, “霞帔”则是披在身上的一种配饰。嫁女身着盘金绣大红衣衫、穿长裙、補子、配霞帔凤冠、头盖红盖头、脚穿红绣鞋,新郎穿九品官服。
“凤冠霞帔”一开始是作为皇室中皇后、责妃等的专属衣物,后普及至民间仅作为平常妇女出嫁或下葬时才可穿着的服饰,但是在服饰的规格、剌绣、风冠头饰上依旧有差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7023/bfb5afdddcba87c9.jpeg)
“霞帔”在《名义考》中有记载: “衣外以织文一副,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其形式就是一条长约五尺七寸、宽约三寸二分的彩色挂带,绕过脖子挂在胸前,穿搭于外袍之外且下端系有或金或玉的坠子。嫁女身着的盘金绣大红衣袍依然是深衣式袍服,在结构上同属于十字型平面结构,而不同于以往朝代的袍服之处在于,明清时代嫁女身着的袍服是大袖口、宽下摆开衩的立领对襟袍服。其服装的剪裁结构虽然款式新颖,但是结构上强尽十字型平面结构之势,出现了过多无意义的拼接。这些充满矫饰感的拼接使服饰更加雍容华贵,而在面料上的“敬物”精神却停滞作废。
凤冠有等级,霞帔也是分等级的,不过霞帔是以纹样来划分的。
《明史·舆服志》记载,一品用金绣纹,二品用金绣云肩大杂花纹,三品用金绣大杂花纹,四品用绣小杂花纹,五品用销金大杂花纹,六、七品用销金小杂花纹,八、九品穿大红素罗霞帔,没有纹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7023/45569afed848a759.png)
仍把风流京兆笔,巧画翠眉纤细。 — 明代·李昌祺《贺新郎 新婚》
侣得瑶池跨凤群,半天彩谷夜缤纷。 — 明代·何吾驺《戴安仲新婚赋得引凤曲 其一》
明制婚服的两种女子典型搭配模式。
1、女子内着圆领袍,外披真红大袖衫,配霞帔。
2、女子着圆领袍,配霞帔,加玉带固定。
董进老师的《Q版大明衣冠图志》真的太可爱了,忍不住多贴几张。
明清时期不同阶层的婚礼的衣着档次
皇帝:明代皇帝大婚按照礼制着衮冕服,皇后则着袆衣,戴九龙四凤冠;
官员:官员男子婚礼一般穿吉服,即带簪花的乌纱帽和大红圆领袍,肩部斜披一幅红色锦缎,称为“披红”或“挂彩”,官宦女可以穿与其母亲等级身份对应的命妇着装,头戴翟冠(凤冠),身穿真红大袖衫或圆领麒麟服,下裳为大红褶裙,头罩红色方形巾帕(称为盖头);
士民:士民男子婚礼多用带簪花的方巾,着交领、左右开衩的道袍作为婚礼吉服,另肩部斜披红缎一幅,士民女子婚礼则着大红通袖袍,配以团花、云纹霞帔、销金盖头;
庶民:庶民男子可以穿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但一般穿符合本人身份的吉服,庶民女子通常戴髻(或金冠),穿大红袍(或袄衫),头上罩红盖头,出嫁时则可僭越享受贵妇级别的凤冠霞帔。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7023/405c61a7f8543cee.png)
超喜欢明代的服饰,幞头帽挺好看的,尤其是Q版,真是超级萌。
关于明朝和宋朝的服饰,专门再去学习两篇,后面再发。
--时与猫璞学习小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