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早上五点多醒来,手捧一本书,开启每天的阅读,外面或许雨雪绵绵,或者黯夜沉沉,周围的人都睡着,只有我,躺在床上顺手摸起床头的一本书,就着柔和的灯光开启一日的晨读。
有时候或许太劳累,醒来并不精神大振,但是捧起书本读着读着往往就会渐入佳境,这种状态从2022年秋季加入新网师初语班开始,坚持了大半年。大半年里阅读了二十几本书,写下了35万的随笔,因此也有一些文章发表在了新网师的公众号上,受邀外出分享、观评课多次等挑战自我的机会,我想这些都是读书、写作、思考带给我额外的奖赏吧。
啃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语文学习任务设计》《语文教学学理》《以概念为本的教学》等这些相对艰涩的书,让我对目前的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有了比较通透的了解,能从底层逻辑的角度来看待新课标之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迷惑点,在专家满天飞不太兼容的情况下,在新理念乱花渐欲迷人眼之下,能逐渐明晰了方向,弄清了底蕴和内涵,坚定自己的专业自信。
走马观花地读了肖培东、干国祥、余映潮、王君等老师的一些课例,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为这些老师折服,没有多少年的深厚积淀哪有这些好课的赞不绝口,没有独立的思想焉有课的创新不断,没有不拘一格的创意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好课。而这些名师哪个不是背后兀兀穷年几多春秋、潜心凝神触类旁通,与暗夜为伴与黎明碰头,才有了这一朝闻名天下知!真的是仰之弥高,攀之起劲,锲而不舍,终成大家。每个人都羡慕他们,每个人都成不了他们,所有人都羡慕他们的成就,却没人愿意付出他们的心力。
课例读多了,上课也就有不愿按着一定的套路,因此也有了不一样的教学创意设计,教学的重点更明晰,教学的方法更多样。《邓稼先》不仅仅让学生知道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用多种手法来写活一个人,写出他们的精气神;《紫藤萝瀑布》要让学生不仅仅感到花很美,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而要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物志相连,在于化实为虚,在于精当条理的描写为前提,深沉创意的抒情议论皆升华。
书读多了,课堂也更多了教学智慧,对学生也更多了悲悯和疼惜,要唤起学生对伟大事物的热情,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开展“飞鸽传书,青春有梦”三地学生书信活动;为了学生真正理解托物言志,拍校园的月季、蔷薇用在课堂,让他们有观察有思考有比较有和现实的串联。课堂也因此有了智慧的碰撞,学生的眼中有了神采。
深度思考了,才能问出一些好问题。不仅仅在课堂,在做教师资格面试官的时候,同场的老师赞不绝口:您的问题问得真好!这些问题引发考生思考,让他们明白流水线培训班里培养的套路是花拳绣腿,真正课上实践是不会受学生待见的,真正的好课需要有质量的问题和创意的教学活动。
因为读书和写作,结识了很多天南地北的好老师、好朋友,课程导师郑建业老师、刘恩樵老师都给予热情耐心的指导,质朴的王京芹老师、好学的张利红老师、温馨的徐福玲老师,励志感人的苗满红老师等等,他们有单位圈子内伙伴不曾有的专注、执着和好学奋发,和他们交流你会感到自己的“傻”不孤独,有那么多远方的人,你不知道他们的容貌,但是你和他们心意相投,和他们交往很纯粹,很养精气神。
生活变得简单了,作息更规律,晚上睡觉质量更高了,心灵通透了,物质极简,灵魂高配,屏蔽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高效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滋养心灵的事情,忙碌,反而让自己更见光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读书呀?
五十二岁了,职称就到这里,别人都开始广场舞了,可以应付着等待退休了。我想读书是为了抵御生活的庸常,是为了相逢更好的的自己,是为了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是为了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恢弘的胸襟,是为了多一份悲悯多一些通透。人在世间一趟,匆匆太匆匆,烟花一般,却要闪得耀眼,绽得明媚,活得实在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