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我一手带大的。自从她考上大学后,每次拉起她的行李箱要跨出门的刹那,她总是回过头来,甜甜的叫一声:“妈,我给你背背家训。”我微笑点头,她娴熟地背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意志坚强,三观正确。”然后轻轻地说一声:“妈,照顾好自己,我走啦!”每次她背完走出家门,我心里都感到安然淡定。
这些信条是我从她一出生就给她建立起来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女儿从六岁起开始学扬琴,我们约定每天练一小时。平时她一般都在中午放学回家后,弹半小时然后吃饭,下午放学后再弹半小时,如此形成规律。可是到了周末,我需要外出,比如去看朋友或者购物,便无法监督她。于是我出去前会告诉她除了做你喜欢的事情外,必须完成计划的任务,比如写作业和弹琴,她总是认真点点头告诉我她会做好的。然而,小孩子总有贪玩儿之心,偶尔她会由于玩过火儿而耽误了弹琴时间,比如本来任务是一小时,而她只弹了40分钟,等我回家后问她:“女儿,任务完成了?”她会迅速回答:“完成了。”然而面部表情极不自然,我就知道她在说谎,然后不理她便去做自己的事情,不到五分钟时间,她便会磨磨蹭蹭的来到我面前,一脸不好意思的神情告诉我:“妈妈,我只弹了40分钟。”我会轻描淡写的说:“哦,那还不快去补上。”她便会乖乖的去补上。这是因为我给她立下的“诚实守信”的信条已经扎根于心,不能轻易违反,否则她便会心不安。
心有所依关于诚实守信,其实是我的父母长辈的坚实信条,是他们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以至于我又把她烙在了女儿的心里。我的父亲出生在1946年,弟兄三个,他排行第三。他幼年经历了我国最贫穷的时代,那时家里实在是穷。我的奶奶抱着他,领着两个大伯去山里要饭,因为那时二伯只有三岁左右,实在走不动,于是奶奶经常把它寄放在一户看山人家里。他领着大伯,抱着我父亲去要饭,要往回走的时候过去接着二伯回家。有一天,奶奶乞讨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接二伯的时候,二伯便不再出来见她,因为看山的人家没有孩子,故特别喜欢二伯,给二伯吃好喝好,他便不打算回家了,奶奶伤心欲绝。爷爷也再次去找过他,但是看山人家执意收养他,于是奶奶爷爷便只好作罢。爷爷奶奶早在20年前就已经去世,大伯和我父亲便想办法找到了大山里的二伯。二伯的日子不好过,低矮的草房,粗糙的食粮,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把二伯一家接过来,我们给他家盖个房子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这样他以及他家的三个兄弟就都可以认祖归宗了。”可是父亲却摇了摇头说:“做人要诚信,虽然养他的两个老人已经去世,可是当初你二伯已经答应过他们永远做他们的儿子,不改姓,不离开。”我望着父亲若有所思。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生活作风和持家立业的基本原则。“微妙家风,非空非色,卓然无去无来。”白居易在《满庭芳》中写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灵魂,它让家中的成员心有所依,我家的家风家训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
心有所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