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时候,一位教师来我们班协助带班,今天想写一下这位教师带班当中给我的一些感悟:她示范了怎么训练常规。
他坐在椅子上,声音很平和,也很温柔,和孩子们一起做个游戏,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去喝水的时候,现场进行演示,如果身边有其他人需要进行躲避,喝水的时候需要站在哪里喝水,并且请一个幼儿去实际操作进行示范。孩子们在他的指引下变得安静平和,能够认真地专注去听。
反观我的教学活动,往往先尝试闹哄哄的,抓不住孩子的注意力。关注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容易在教室中游走。自己一游走,往往就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站着讲课和坐在椅子上跟小朋友降低视线的去沟通,这样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孩子的视角里,他是在仰望你。孩子们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同样的一批孩子,可是到了自己手里,却变得不那么听话,还是在于自己能力的不足。
常规需要讲解,然后需要训练。让孩子们坐着比让孩子们站着更加容易管理。自己的口令说话不能说的太多,语速要适当的放慢一些,这样孩子们才能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这样才能够抓住他们的吸引力。
接下来我需要优化的就是代班时能够定住,用眼神和语言去指导配班教师的配合。吸引了大部分孩子注意之后,个别的孩子也会被氛围逐渐吸引过来。也许这就是马卡连柯所说的平行教育原则。孩子们其实都很聪明,很多内容都需要给孩子讲解:比如接水只接半杯,如果水泼了,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把孩子们当成平等的人去引导,告诉,教育,这样的心态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愿意听你的话。相反,像一个暴君一样,一味的去镇压,却会适得其反。
保持适当的重复。正是因为自己不太喜欢重复,自由度和灵活度太高,才导致了幼儿会觉得混乱,班级的常规变得一塌糊涂。改变太大,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很多东西需要进行重新适应的。针对于讲解需要,从幼儿的视角,从他们能够做到的行为开始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样才能保证讲解的有效。讲和做需要协调起来。针对学龄前儿童,他们的思维都是通过动作来进行展现的,因此,很多时候给他一个眼神,给他一个动作,往往比说效果更好。泛灵论也要能够运用起来。
我好像慢慢知道需要怎么做了,小朋友需要成长,我也需要成长。相信自己迈过了这个阶段,会有很大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