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年近40的人,我学习英语还有没有用呢?前两天和我一个拥有高学历做股票投资的同学聊天,他给我的建议是学什么英文,现在都在学中文,你学英文做什么,看人家翻译过来的动西不就行了。还有如果你对投资感兴趣的话,那么你中文的学习资料可能都看不过来。我想这只是其要表达的一个原因,肯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不方便说——就凭你现的年龄,还有你现在的基础,把英文学好太难。所以我有必要把学英文的目的再明确一下。
如果英文对于你是刚需的话,那么不用别人来逼迫你,你也会拼命学。比如不学你就会没有收入,不学你就没有办法和别人交流,那么你学习的动力肯定会非常强。所以你要问一问你自己这是不是你的刚需。
另外理智的大脑的需求并不一定会直接产生行动,能驱动鳄鱼大脑和猴子大脑的需求才是最强的动力,才称得上是刚需。那我的刚需是什么呢?虽然年近四十但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获取知识是我的刚需。但是我在通过英语做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之前,应该把通过母语获得知识的路径夯实,或者可以同时但是要分清主次,应该以母语为主。
另外我学习外语还有一个目地就是陪伴,和丫头一起学,以身做责,一起学习,这也许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所以在今年对于英语最正确选择应该是,用英语获取知识和陪丫头一起学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明确了目的,那么就接着开始吧。
第二章口语
1、我是如何摆脱哑巴英语的?
我以前总以为学生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说”(HOW)──我曾以为我自己的问题也是如此;现在我认为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个,更重要的是他们“没什么话可说”(WHAT)。
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不再指望自己能够脱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备无患。
如此这般之后,我才反应过来,其实我自己讲中文也是如此的。平时跟朋友闲聊,倒不见得一定要准备,但是哪次上台演讲不需要提前准备呢?
2、如何创作自己的口语书?
(1)一定要用本子记录
一切都靠积累,因为口语的个性化所以要慢慢积累自己常用的语句库而不是背别人的语句库,这么做的另一个目地是发现自己的语言在逻辑上的错误,因为好多人说不好英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母语就有很多逻辑上的错误,自己的思想逻辑就有问题。
(2)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用英文说怎么办?
即使是错误的表达也要先记下来,有了记录将来有可能抓住那有可能到来的答案。
(3)学会“换个种说法”
当你无法表达一种想法的时候你就换一个说法,比如早恋,其实父母担心的是:underage sexual behaviors.但是你找到答案的前提是要有记录,这样才会有后续的思考和发现。
(4)使用平实的、朴素的、没有修辞的中文
使用平实相互没有修辞的中文,因为修辞是无法翻译的,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境,这是无法翻译的
(5)不是应该用英语思维吗?
英语思维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概念,因为思维并不依赖语言的存在,人类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已经思考了几百万年,所以准确的说法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做到的是换一种表达方式,这其中的差异主要是语法习惯上的。
(6)理解、表达与翻译之间的微妙差异
理解、表达和翻译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很多情况下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翻译并不是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人的是阅读
(7)着重收集“不直观的对应”
所谓的“不地道”,其实不过是用母语的表达习惯去说外语。比如: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我从未想过……
你竟然跟我这么说话!就知道你有这本事!
(这)听着耳熟吧?
我想不起来那名字了
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然用到的句子(或片段),可是,如果“直译”的话,就很别扭:
If I didn’t remembered wrong…
I never thought of/that…
How dare you talking to me like this!
I know you have such a capability!
Does it sound familiar?
I cannot remember that name
同样的语境里,“地道”的说法是这样的:
If my memory serves,…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Are we really having this conversation?
Always knew you had it in you!
Does it ring a bell to you?
That name escapes me….
3、没有外教行不行?
综上所述,我说主张的口语习得方法不过是“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而已。可是,我知道人们是害怕写东西的(哪怕是母语)
为什么学生不写作文呢?因为作文确实很难写。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学校里连母语作文都是尽量回避的。为什么写作文那么难呢?因为写作能力更依赖于实践,没练过怎么可能提高?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练呢?懒呗。
大多数最终拥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多读、多写、多改、多练、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积累………这些要多做的事情中几乎没有哪一样是哪一个老师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几乎全都是(只能)靠自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总有人奇怪“都是人,咋就差异那么大呢?”——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些人一辈子什么都“多”做,有些人一辈子什么都做得不“多”,甚至干脆不做。
英语写作在中国国内几乎就没有人能够教,在中国的外教其实水平也很有限,只能靠你自己,低年级的母语作文也是这样,小学的语文作文又有多大的指导作用呢?有两个方法:一是自己给自己改。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当下不改,而是隔天再改,因为你当下那么写,就是因为你当下认为是对的,由于惯性的作用,当下改也看不出来,而第二天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错误。二是帮别人改,你试试就知道了,挑错比写文章容易的多。吃别人之堑长自己之智。
4、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语言最终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所以,思考方式格外重要。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正确思考,乃至于所要表达的东西漏洞百出却又不自知。这个问题导致的更多麻烦,很多的时候被一些英语老师归咎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这是和稀泥的一种说法——事实上,这跟文化没多大关系,这是思考能力问题。
未完待续。
�'g#�Vc�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