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看余华的著作《活着》,读来依旧感触颇深。活着是一个信念,不管悲苦病贱,活着就有“生活”。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第一次看活着,看到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苦难,福贵的一生好像就是用悲剧堆砌起来的,面对身边亲人的一个一个的离去,痛苦而无助只剩福贵一人,一个人受尽苦楚的一生,被短短几行字概括,早年玩物丧志,家道中落,妻子背离,父亲惨死。年少的福贵因贪图享乐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终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时的福贵,家境清贫却自得,生活艰苦而自乐,在一切渐入佳境之时,迫入壮丁,背井离乡,烽火连月,苟且偷安。这时的福贵为了重回故乡而活着,在拂尘间摸爬滚打,在硝烟里破茧重生。中年时的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的悲哀贯彻了整个家庭。这时的福贵必须为了支撑家庭而活着,作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贵,终于有一点安稳的幸福,却造化弄人,丧女,丧婿,丧妻,再丧孙,活着便是与一头黄牛相依相随。活着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如今,又一次捧起了《活着》,这一次,我看到的不仅仅有福贵悲剧的一生,更多的是福贵面对生活的苦难,依旧乐观,看到的是唯一从始至终贯穿在故事里的是生命的力量,平凡又炙热的爱情,无声又浓烈的亲情,简单又真诚的友谊,无比温情。《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也许从很多读者的角度来讲,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可是从福贵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自己的一生,他苦难的经历里也充满了欢乐幸福,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儿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儿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对他的馈赠,那便是活着本身。在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后。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结尾,福贵一无所有,但依然顽强地活着,他甚至从屠夫手里救下一头快被宰杀的老牛。深读到这,我的心从苦涩中恢复过来,慢慢被软化。所以你看,人总归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命运残酷对待的福贵,依然可以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我不禁思考我们为何活着,又该怎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名声,或是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呢?每个人都会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活,但如果这一切都不存在呢?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看完了余华的书,我似乎有点懂了,活着,并不是为了外在的任何事物,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生活。生活的意义要靠我们自己去挖掘,旁人终究是无法体会到的。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却,人的一生是戏剧化的,生活的滋味是要靠自己去品尝的,现代社会,多少人在抱怨、在气馁。自己小如尘埃,生活过不下去!甚至找不到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动不动就把遗书甩在网上,动不动就上演自杀的戏码,这也能成为一种生活潮流吗?为何在看待自己生命时,他们总是只有自我感受,而把父母家人、爱人朋友、社会责任感统统抛之脑后!这或许就是活着却不懂得生命的真正牵绊吧!这或许就是活着却不懂生活的本来意义吧!我们不谈大政治,大理想,大抱负,生而为人,我们都平凡如砂砾,努力做好自己,努力的去生活,努力的去微笑,即使渺小,也要活出属于自己的模样,在这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当下,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不为他物所左右,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追寻自己的小小梦想与幸福,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即使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也应象福贵一样,即使悲伤,也不能被打败,努力的去生活。
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简单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们把生活的思想简单化,把生存的意识强烈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随下努力活着。珍惜身边的人,笑看风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