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经在心里暗暗决定:
从明天起,我一定要认真听每一堂课,做好每一科笔记;
从明天起,我要早上7点起床背书,晚上学到十点;
从明天起,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还要完成额外的练习。
你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暗暗发誓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然而……
你的计划往往就终结于第二天早上的被窝里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自制力,使学习和努力不要变为一纸空谈~
把“明天”变成“现在”
当你认为一件事需要明天才去做,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留下了余地。往往到了“明天”,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
看起来,你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实际上,你就是想逃离这件事。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然而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这样学习的任务量减轻,学习质量就会更好,成就感也会增强。
如果最开始刷题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情绪,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不要欺骗自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在学习的时候,总喜欢告诉自己,再刷5分钟“某音”、再打一把“王者”就去学习啦!
然后时间过去之后,你又会对自己说,“再看一分钟”,于是1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看得有些累了,你就想,要不再休息一会儿吧。
其实你潜意识里知道自己的“5分钟”根本不可信,但当下你还是会相信,自己5分钟之后就会去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欺骗。
当你遇到这样的状况时,你需要做的是,告诉自己,我只要再学15分钟就可以玩手机。当15分钟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说,要不再学15分钟。
如果你是“喜欢做自己擅长学科的人”,建议你从你喜欢擅长的那个学科开始学起;
如果你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建议你从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开始,这样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就不信了,这道题做不完,就不看手机。”
懂得延迟满足
1960年,美国一心理学教授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数10名儿童,让他们单独待在小房间里,桌子上放着小朋友们喜欢的糖果。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现在就吃掉糖果,但没吃掉糖果的人等到工作人员回来之后可以再得到一颗糖果作为奖励。
研究发现:那些有耐心等到最后的孩子,事业上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学们难免会有乏力的时候,这个时候给自己奖励就是一个恢复活力的好方法!
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给予自己一些实质性奖励,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以此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今天学习满4小时,就可以挑选一支喜欢的笔或者奖励自己在未来的某一个假期,彻底放松半天。
送你一句“咒语”
学习是一个长期且枯燥的过程。有很多同学问唯唯,我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我们总有这样那样不喜欢的事儿,也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不喜欢学习,那我们喜欢什么?
我们喜欢睡懒觉,喜欢玩游戏,喜欢嗑着瓜子追剧,还喜欢出去玩,喜欢去吃美味的食物……
这些轻松的事儿谁不喜欢啊!可是它们重要么?一天到晚做这些喜欢的事,我们的人生还有进展么?
人生就是如此,喜欢的事情一般都不重要,重要的事一般我们都不会喜欢。
因此我们不用去想,这件事不喜欢、那件事没兴趣,因为当你不喜欢一件事的时候,恰巧在告诉你:它也许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下次开始学习,并感到厌恶的时候,请默念咒语:“喜欢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事情不喜欢。”
并请告诉自己:我正在做一件改变我命运的重要事情。也许,你就会很坦然和明朗,并且喜欢上学习。
最后,希望看到这里的你,拿起手中的笔,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