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改变,我们都会想到,对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表现不满意。我们认为,改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快乐。看似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却包含着致命的认知错误。
改变涉及两个层面的认知,即内容的改变和应对方式的改变。
比如:我有个朋友,经历了多次跳槽,始终不能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但他内心希望自己能够安定下来。
他总是觉得目前所在的工作环境人际复杂,氛围不佳。就触发了改变的欲望。
跳槽是他应对方式,选择人际环境简单是他改变的内容。
01 应对方式——跳槽
这样的思维主导下的结果,大概率是,可能找到一个人际简单的地方,但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并不简单,只是表面的简单。于是,又触发了改变的欲望。
他的焦虑触发了改变,对应方式是跳槽,这就是一个无效改变。因为,这个改变没有改善现状,甚至进入恶性循环。
何为有效改变:那就是我们改变的动作改善了我们的状况。
02 对内容的改变——学会行走江湖
应该从对应“人际环境复杂”这个概念上思考。
有这样一个认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他关于人际关系的思考一开始就进入了死胡同,他应该着力于解决如何在江湖中行走,而不是灭掉江湖。
03 改变不是万能的
遇到困境,想到改变,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思考到的办法。但是,有些情况,不是我们改变自己就能够改善我们的处境。
如: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无关我们自己,而是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完美 。我们会有七情六欲,会有痛苦,难过,会遇到坎坷、挫折,这是人生常态,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如果非要改变,那才是大问题。
另外,自然发展自然有其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必然。工作需要积累经验,人际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些也是社会规律。我们的改变,如果是想打断这些自然历程,那才是灾难。
还有,如果他人的行为习惯,到致我们痛苦不堪。你想改变他,还是改变自己,这种思想本身就有问题 。改变别人那是天方夜谭,因为别人的奇怪言行,改变自己的态度,那绝对是自寻烦恼。
04 接纳自我的误区
好了,这下我们知道,改变不是万能的。那好,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我,与自己的缺点、毛病共存吗?或者是,接纳了自我,我们就会变得很开心了?
其实,接纳自我不是获取什么,而是舍弃什么。舍弃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是一种带着问题生存的理念。就比如,父母上了年纪,健康隐患也多了,高血压、心脏病、类风湿等等,如果他们执着于自己的身体恢复如初,那必然引起精神上的奔溃,“与病共处”就是一种接纳自我。这样做,就是让我们把“年老疾病”当做一种常态,不刻意关注它,腾出来时间和精力做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误区一:接纳自我就是不改变
其实,真正理解“接纳自我”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这是观念上的改变。正如我那个不断跳槽的朋友,通过跳槽这个方式,他的问题永远无解。他应该调整在这件事上的认知,不做什么,不代表没有改变。
误区二:接纳自我当作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
接纳自我后,我会不会变的更好?
明确地说,不会。
那我为什么要接纳自我。
因为接纳自我,就是学会与不完美的自我,不完美的世界和平相处。
不再纠结于改变天、改变地、改变他人,开始脚踏实地地解决填饱肚皮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