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板子,我估计每个淘气的男孩都会胆战心惊,瑟瑟发抖。
记得小时候打了邻家的女孩,人家大人吼着找上门时,母亲一面给别人陪着笑脸,一面指着躲在一角的我怒喝:“你等着,待会儿看我不拿板子扁死你!”顿时一股寒意涌上来,周身就是抖着。
像这样的情况多矣。所以,每回读到宝玉挨打这一节,在发笑而幸灾乐祸的同时,也感到那种寒意透过字里行间向我袭来。
一
宝玉挨打是偶然也是必然。所谓偶然,那天从王夫人房里出来后,因金钏儿投井,心里感伤,闷闷不乐,茫然不知何往,于是就信步胡逛,恰在厅上刚转出屏门,迎头撞上父亲贾政。
先前,因贾雨村的到来,派人去叫宝玉,磨叽了半天才出来,而出来与贾雨村会面时,“又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委委琐琐”,如今遇上宝玉,又见他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且还不停地“咳声叹气”,不由得大怒。原本没多少气,数落了宝玉一通后,宝玉竟然更加痴呆不发一语,越发怒上加怒。
如果照常理来说,贾政此时的怒还仅仅只局限于常态的状态的话,那么,下面两个因素,直接导致贾政要将这怒火付之于板子乃至于绳索,结结实实用板子打死宝玉,甚至勒死宝玉。
一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公然到贾府索要优伶琪官,也就是蒋玉菡。二是送了长史官后回来时,遇到贾环,这小子趁机给宝玉点了眼药,密告父亲说宝玉逼奸金钏儿,导致她投井身亡。
两件事儿合成一块儿,文雅说法就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蒋私赠给宝玉一条红汗巾子);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金钏儿跳井)”,都是迂腐而道统气十足的贾政所万难容忍的。它们成了直接的导火索,点燃了父子本来在性格上矛盾尖锐对立的炸药包——于是,由偶然性所导致必然性的惊心动魄、山摇地动的打板子开始了。
二
贾政在送忠顺王府长史官时,命令宝玉在厅上“不许动”,那意思是送完人回来就要找宝玉算账。宝玉就在那儿干等着,干着急。找人送信告诉贾母王夫人等,也没个人影儿。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嬷嬷,谁知却是个聋子,答非所问。
我当时有些奇怪:这宝玉为何不撒腿自己开溜呢?要知道,我与他这个年龄时,除非被母亲逮住跑不掉,才老老实实等着挨板子,否则的话,但凡听到些许风声就一道烟儿溜了,先躲在外头避避风头再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啊!此法屡屡让我得逞,躲了初一,便也没了十五。难道我比宝玉高明?
再一细想,原来那个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纲常礼教,是断不容许宝玉擅自开溜的。所以只能待着挨打。——万恶的封建社会着实可恶。由此,宝玉这场毒打势不可免。
且说宝玉被贾政的小厮逼到贾政面前,先是被小厮按在板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宝玉呜呜的哭。估计这些小厮们也是应景而已,打得有些勉强和敷衍,因此,暴怒之下的贾政便“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板子来”狠命地打。
从这个“踢”和“夺”字地使用上,可看得出贾政这回真是对宝玉下狠手了。而且门客和仆从解劝还不住手。倘这样打下去,宝玉一命呜呼也是很有可能的。于是,只好偷空遣人去里面送信。
三
到底是母子连心,王夫人急急忙忙赶来,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不礼仪,一径到贾政书房,见贾政还想打,挺身而出抱住了板子。哀求贾政看在老太太和她的面上,饶了宝玉这一回。
岂料贾政不劝则已,一劝反而火上浇油,说了一大通气话,便要找绳子勒死宝玉。这回,王夫人傻眼了,急切中抱住了贾政,又苦苦哀求。
这两个“抱住”,将王夫人的慈母之心活脱脱地展示了出来,可怜天下母亲心呐。
王夫人毕竟力量和影响有限,尚不足以阻止事态的发展,于是,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
有人读到这回时,认为打宝玉打种场景是很精彩,其实,贾母的一番训子的话并令贾政苦苦叩头认罪,才是最精采的。
首先,我们确定,贾政这人肯定是个孝子。因为他受儒家思想浸润很深,而儒家所倡导的“孝”乃是他一生所奉之圭臬。
因而,当听到“窗外颤巍巍的声气:‘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时,贾政立时“又急又痛”,连忙去迎接。贾母扶着丫头,摇头喘气走来,一番话将贾政训斥得威风全无,尴尬万分。从他一系列的动作就可看出:
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贾政陪笑说道;——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贾政直挺挺跪着,苦苦叩头认罪。
这直挺挺跪着,苦苦叩头认罪,是这场打板子的最终结果,以贾政的失败而告终。当在贾母屋里听到王夫人又数说哭贾珠儿时,便彻底灰心,自悔不该下手打到如此地步。
至此,贾政打板子,打出了个寂寞!
四
这顿板子,贾政打了个寂寞,可是,于读者来说,却打了个热闹。就是在这场激烈的父子冲突中,有关人物的个性充分勾勒了出来。
贾政是恨铁不成钢,所产生的绝望,他的残酷暴戾的情状,以及后来神智清醒后的舐犊之情;贾母在处理这对父子矛盾中有分寸的步步紧逼的责备和对孙子的疼爱之情,以及她作为贾府最高首长的气度和威压;王夫人作为母亲的慈爱;王熙凤的虚应故事;李纨因王夫人哭贾珠儿引起的丧夫之痛等,都以他们鲜明的特点展现出来。
而宝钗和黛玉在这场事件中,更是两相比较,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宝钗去看宝玉,“手里托着一丸药走来”。这“一丸药”是她掩饰自己的道具。
宝钗是封建社会公认的淑女,做任何事都比较含蓄,绝不会无缘无故在这个点上贸然前来探望宝玉。但不来又说不过去,所以找个由头。
且来了后也是非常得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怎么样?先托出老太太、太太,然后才是“我们”,也仅仅是“我们”,绝不会说“我”。且“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只管弄衣袋,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这就是淑女的矜持、掩饰和节制,话中有情,但含而不露。
黛玉就不同了,她是独自一人时悄悄进来的。时值宝玉在梦中,闻听“悲戚之声”才惊醒。醒来就看到她“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黛玉以她独特的性格,展露出自己的心情“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千言万语只化为一句话:“你从此可就都改了罢!”
这是什么?这只有心心相印用情极深的恋人才能吐得出口,与宝钗相比,这表情,这声调,才是最入脑入心春意暖融,如涓涓的泉水。
而且,听到王熙凤要来,赶紧逃也似“三步两步”从后院子里出去,丝毫没有做作,情真意切。我们设身处地想去,也只有恋人之间,才有这微妙的一幕:怕人笑话因宝玉挨打,竟哭得眼睛如桃儿一般。
五
贾政打了个寂寞,读者打了个热闹,宝玉却打出了彩头。
他以自己的皮肉之苦,赢得了贾府上下的普遍同情。
自挨打被送回怡红院卧床疗伤后,门前是川流不息人来探望,简直如国宝大熊猫了。
最重要的是,他那为封建正统观念所不容的性格经受了一次严酷的考验,并导致他更坚定地要走他所选择的道路和决心。
由此产生了两个直接而现实的后果:
一是,宝玉赠帕,使宝黛爱情初步明朗化。在此之前,两人虽有多次肺腑交心,但一直未有一件真正的爱情信物。如今宝玉赠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黛玉收到感慨万千,并在上题诗,这是他们爱情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具有质的跃变。
二是袭人彻底投靠了王夫人,成为王夫人的得力干将,为以后晴雯等人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
贾政打个寂寞,令人扼腕感叹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