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缘起
对莫比斯的了解和接触,有几年时间了。沉心漫画几个月来,随着视野的开拓,忙着去关注广漠的更多,对他反倒淡漠掉了, 心里深处大概会有“和别人比起来也没那么突出嘛,为什么那么有名呢?”的疑问吧。
直至关注了国内某新锐少女插画家的博客后,发现她的早期作品,不论题材还是技法,都明显有“致敬”(姑且用这个词吧)莫比斯的痕迹,便又翻看莫比斯。
士别“三日”,再回头看时,却被其深深震撼了(任何的美是不是都来源于对比啊)。
贰 生平简述
本命:让-吉罗。
笔名:moebius(莫比斯)。
生卒:1938年出生在法国瓦勒德马恩省马恩河畔诺让。卒于2012年3月10日,其它事迹,百度即可,不详述。
高产而跨界,参与设计的电影不计其数,其中较著名的有 Ridly Scott 的《异形第一集》、迪士尼的《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1988 年的《无底洞》(The Abyss)、以及由卢贝松执导的《第五元素》等。另外在服装秀、电视广告、平面海报设计、唱片封面、杂志封面等多种媒体艺术上,也都看得到Moebius的作品,创造力十足。
第五元素的设定草图叁 莫比斯与宫崎骏
莫比斯在漫画中构筑了一个梦境一样的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宏大的空间感,宫崎骏一直对其非常推崇。其实我们从宫崎骏的作品中,总能够发现一些莫比斯的影子,两个人都是打造梦境的大师,只是莫比斯的梦境,比宫崎骏似乎更加成人化、从而也更加恣意妄为一些而已——孩童虽然天真无邪敢于梦想,但是却又囿于知识和见识积淀,其时梦想的边界似乎单薄一些。
宫崎骏评价莫比斯的代表作《阿扎克》有一种“既孤独、又高傲的空间感”。大概作为对于宫崎骏好感的回应,莫比斯将自己的女儿起名为“娜乌西卡”——《风之谷》女主角的名字。
正因为两人都是“造梦”大师,而宫崎骏更为我们所熟知,所以在对莫比斯的分析与摹刻中,我多拿出宫崎骏来作为一个对比与参照系。
莫比斯和宫崎骏 《无尽的明日》莫比斯曾与《沙丘》的特效总监丹·欧班农共同创作了漫画《无尽的明日》,讲述了一个在未来城市的警探故事,其中创造的超现实却又栩栩如生的未来城市景象影响了大批的后来者,包括《神经漫游者》、《纽约大逃亡》、《银翼杀手》等等。
肆 莫比斯与宫崎骏之梦世界的异同
两个造梦大师,都用画笔描述出梦幻的、迥异于现实的、却又能够引发诸多观者共鸣、诱发出观者深埋潜意识之中的梦境的异世界。
两者有同有异,不妨浅析如下:
相同点-孩童之梦:孩童往往好奇心强过成年人(当然艺术家的好奇心则不会衰减,所以他们能够通灵于孩童之梦),孩童之梦,毋宁说是人的潜意识中的那些更加本能的梦境吧,往往是对于常识的颠覆、对于肉体能力极限的突破、对未知的驾驭和探索等等。
莫比斯作品宫崎骏-女性之梦:宫崎骏的梦世界,相对来说、更低龄化、更女性化,充斥了飞行、天空、可爱的妖怪等等,往往即使是其中的恶人,最后却也能够转善,暴力血腥或者与性有关的事物,几乎没有。
莫比斯-男性之梦:莫比斯的梦世界,则相对更加成人化、雄性化,暴力、色情元素不仅没有被排斥,甚至和人性深层有关的暴力幻象、情色幻象,是构筑这个梦世界的重要因素(莫比斯自己就解释过,“阿扎克”头上的尖帽、常出现的尖塔形象等,都是对雄性生殖器的隐喻)。而且他对于未知的探索会更多,比如对宇宙主题,更加不畏惧艰险。
莫比斯的代表作:阿扎克和蓝莓上尉伍 梦世界的层次与“境界”:
不论莫比斯、或是宫崎骏,凡是长于构筑这种酣畅淋漓的大开脑洞的异世界的作者,大概皆是能够深切体会人之潜意识中的向往的人吧;简要说,是一个长于做梦、知大家之欲梦、梦大家之所梦的人。甚至我们有很多人,长大后处于常识的压力之中,已经忘记了如何做梦,而他们的作品却恰恰能够唤醒你似乎已经沉睡了的梦境。
而梦之所以为梦,恰是通过与常识、与现实的颠倒,从而塑造那些你在现实中无法体会、无法完成的欲望吧。
造梦,却也可以分出层次和境界,不妨尝试概括如下:
梦境之第一层:屌丝之梦-对“工具性成功”的追求:
所谓的人世间的“工具性成功”,其实大概就是指金钱和权力的获得,因为这两者其时是种工具,有了金钱和权力,似乎就能够去满足你的各种恣意妄想的梦境了。
目前中国的媒体娱乐,充斥的皆无非都是去完成各种男女“屌丝”的梦,不论是塑造一个“宝宝”式的逆袭英雄、塑造一个成功纸醉金迷的“小世界”、或者是“煎饼侠”(女主一定要是那个屌丝梦中的柳岩),皆是如此。
“屌丝之梦”好像其实是一种经过现实“教育”之后的梦-金钱与权利,本非上帝造物,但屌丝在现实中的失败、夸大了这些工具的重要性,产生了“工具崇拜”,从而使工具成为了梦的主角。
梦境第二层:本能之梦
本能之梦又可分两层:满足之梦和突破之梦。
满足之梦,是追求肉身在现实中未能彻底得到满足的梦想,比如有关性的幻想,多是追求现实中未能够实现的满足,这大概因为,即使不是一个屌丝,现实生活中关于性,也会受到很多道德等元素的限制吧。或者如果是个吃货,可能会有个饕餮之梦吧。
而本能之梦地第二个层次,则是突破之梦,突破那些现实中因肉身机能所限而根本不可能去完成的,比如像鸟儿一样的飞行或者像鱼儿一样的游泳(或者通过对生物的驾驭而间接实现),又或者肉身变小或变大从而彻底换一个视角看待世界等等。这往往就是有关于“迷境”的追求了,所谓迷境,就是那些很难以去探索的、有着强烈好奇的世界吧。即使可以乘坐飞机了,却对天空很难有鸟儿一般切身的认识,所以也仍然是个“迷境”。
就像我小时候盯着鱼缸里面在水草之间遨游的小鱼,总幻想它似乎是在丛林中愉悦穿行一样。
这种梦境包含了对未知的强烈探索欲和占有欲,是对人之本性-好奇心的极大满足。这就很像孩童的梦,比如对鸟的驾驭、对空气的驾驭、对魔法的驾驭、对鱼类的驾驭等等。
陆 梦的描摹法
那么莫比斯(之流)是如何来在绘画中构建这个梦境呢?试析一下,似乎有一些常用手法:
反重力-漂浮与飞翔:
地球重力似乎是对人肉身的最大的一种束缚,所以能够突破重力的约束,是很多奇幻与科幻与梦境的共通吧。
不论是漂浮起来的天空之城、抑或下小上大的反金字塔城市,都是对重力的一种抗拒。而自身能够飞翔(无论有没有翅膀),也是对能够成功克服重力的一种向往吧。
极大于极小-戏剧性尺度:
肉身缩小(或者周围物变大)可以骑在虫子的背上,或者遭遇巨人国和小人国,以及尺度巨大的建筑空间,这些都可以看作对常识的颠覆、从而创造出的极具戏剧性的空间感吧。肉身的放大或者缩小,深究起来,也其实是一种奇幻的空间感受,所以大概,宫崎骏会赞赏莫比斯的空间感吧。
陌生的熟悉感之一 熟悉物的拼贴:
其实不论莫比斯还是宫崎骏,在各种未来(或幻境)城市、飞行器等等的营造上,都迥异于某些好莱坞科幻大片,这种差异,可以归纳为,相对比好莱坞科幻巨制,莫、或者宫崎,所营造的世界,都往往具有强烈的“陌生的熟悉感”。
我不清楚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其团队相较与好莱坞大片团队、人员构成有差距、从而无力完成更多的设定的原因。但是不论如何,结果如此。
所以他们创造的未来之物,无论是城市还是物件,都有着一眼可以辨识的与现实之物的相似(蒸汽朋克风格的作品更是如此),飞行汽车其实和老式汽车外形一样、只是少了个轮子多了个翅膀或者喷气口,诸如此类。
而在奇幻类作品中,则往往是将现实中的自然之物加以变化,比如可以驾驭的水母或者其他动物等等。
而这些生物也可能成为机械设计的原型,比如这个水母形的飞行器(与前幅图片出现在同一个作品中)。
总之,在他们这里,梦境和现实更加水乳交融。而对于观众来说,更多熟悉的视觉元素的介入给与了梦境以“尺度”,梦境更容易解读。这就使他们的作品与好莱坞“高冷”的科幻巨制有了迥异的“亲民”气质。
这种用熟悉物进行的拼贴,乃是宫崎骏与莫比斯的共同点。
即使是这匹异星的坐骑,也明显实在现实的马的造型基础上,又糅合了其它“熟悉物”的元素杂交而成吧陌生的熟悉感之二 基本形:
莫比斯的成长时代,仍然是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如立体主义等的兴盛时期,莫比斯应该受影响较大。所以在他的造型手段中,多用到了球体、椎体等最简体量。这一点却是莫比斯的独有,宫崎骏未表现出对这类有些数理性冰冷的极简形体的喜爱。
球体的飞行器 金字塔形飞行器和两个“布尔”加和起来的金字塔形成的空间站 胶囊型飞行器 多处出现的椎体的巨型建筑 这种形体简洁的宇宙飞船更有趣,这两个一起就形成了法国雪铁龙的标志啊——不过,这的确来源于莫比斯给雪铁龙公司的一套“定制型”的漫画作品“极”-极疏与极密、极简与极繁
所谓的“极”,是将某种趋势夸张到极致,从而使其空间特质得以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某种梦幻感。
比如很多日本、欧美科幻片中,喜欢用香港城市肌理作为人居背景,大概就是因为香港城市肌理,呈现出某种“密”的极致,然后作者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夸张,打造出一种“极密”的空间感。
很多的东西,当我们将其独居的某种特质再推向极致加以表达时候,自然就呈现出一种震撼感。
极密的城市 空荡无人的荒漠,极简的巨型飞船性:
这一点自然也是莫比斯的独有,莫比斯作为欧洲画家,对性的表述非常直接。他自己也指出了他常用的人物尖帽、尖塔等元素,是男性生殖器的隐喻。他的速写集中有着大量的性爱及男女生殖器的摹写。
这种在莫比斯的画中经常出现的怪怪的呼吸器明显是性器的隐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