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的厨房与小卧室间隔着一道窗户,玻璃推拉窗中的一扇常常是开着的,留了绿绿薄薄的纱窗分隔开各自的忙碌。
趴在床上举着手机写字的我,被窗那边传来的粥香吸引了视线,抬头,白色电饭煲突突地冒着热气,急忙跳下床跑进厨房,啊哈!整个厨房弥漫着白色的气体,暖暖的,与窗外黑漆漆的冷夜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凑近使劲儿吸了几口气,哇塞!鲜鲜的碱面味道与浓郁的米香味道混合着冲过来,腊八粥。
对!腊八粥。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明天的早餐。
闻着粥香,一句儿歌闪出我的脑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年腊八,母亲都会为我们做腊八粥。
有几个年头,我们吃包皮面,就是外面用三分之一的白面,包住里边三分之二的红面,因为一斤白面可以换一斤半红面,红面不劲道,需要用白面包着才能成形。
经济如此困难时期,每年的腊八节母亲总会给我们惊喜,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盛满放在小桌上,我和弟弟至今都记得母亲煮的腊八粥的味道。
我问母亲,你小时候也能喝上腊八粥吗?母亲说可以呀!
不过每年腊八粥的味道都不同。年景好的时候粥里粮食的品种就多,红小豆,黄米,豇豆,小米,高粱米,红枣等等。
遇上年景不好,收成不多,粥稀稀的,里边儿的食材品种很单调。
花生米,莲子,绿豆,栗子是后来才被煮进粥里的,那时候经过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材品种与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
小小一碗粥,大大一世界。
母亲讲过,每年姥姥做腊八粥的时候,都会专门多做几份,送给我二姥爷家和村里人。
二姥爷成家晚,娶了个远天远地的媳妇,也就是我二姥姥。
二姥姥是个孤儿,从小没人教她,不太会做饭。
姥姥担心他们吃不上粥,每年都会送粥给二姥爷二姥姥。
还要送给大坡上的孤寡老人一份,还有梁那边的姥爷的痴呆了的姐姐一份。
母亲说,每年一到腊八,她和舅舅姨姨就被姥姥派出去送粥,他们比赛着,谁先回来,因为谁先回来谁就可以坐在桌前吃姥姥盛上来的热腾腾的腊八粥。
我能想象得到当年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的热闹的场景。
而今,年过八旬的母亲依然能为我们煮出美味的腊八粥!
时也!幸也!唯有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用心记住母亲腊八粥的工序,传承姥姥腊八粥的情怀,代代年年,永续长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