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接受一个不会设身处地的人给出的建议。
在我过往的生活中听过很多建议,现在回头看,发现里面有很多错误的建议,而且当时我根本就没有办法识别哪些是错误,哪些是正确。现在有些问题也无法觉察出来,个人无法明确发生改变。现在在看过一些书,学习了一些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后,才渐渐懂了,当时给我建议的人,很多都是好意,可因为他们个人的见识和能力,给我的建议站在他们的角度是正确的,他们用他们的犯错的经验来指导我减少犯错的可能性,可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后,却发现他们的建议依然是错误。
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全盘接受,因为别人的建议是基于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可能他也没有办法将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想清楚,而更可怕的是,他本身就不具有深入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只是在不断地试错。当他给你提建议的时候,只是在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着提炼,可依然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当你嫁接别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只是让自己犯另一个类型的错误。
每个人想是独一无二的,也就说每个人遇到的问题看似都差不多,可因为他们成长经验的不同,需要听到的建议也是不同。当我们作为听取建议的人,在被别人指导如何做选择的时候,就要问一问自己,给我们建议的人,是不是真的对我们很了解,是不是有足够的智慧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外在的大环境来制定选择问题的方案。
在吴军老师的专栏中,有提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对每个人家庭来说是不是一样?是应该先学习专业教育,还是学习博雅教育?
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读书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是不一样,可如果一个人能走上社会后,依然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那他也就不会过的太差了。有的家庭条件不好,作为孩子,需要赶快找一个谋生的技能养活自己,给家里减负,所以学习专业技能教育是必须的。而有的家庭条件很好,就可以多花几年的时间用来学习博雅教育,去体验生活的更多的可能性,然后找到喜欢的事情后,接着在努力学习专业技能。
如果是问一个没有对教育有深刻思考的人,给出的教育可能就是要不然一味的说教育好,要不然自己没有通过教育获得成功,就会感觉教育无用论了。这样的人,都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思考问题,可一个人的经验很多时候带来巨大的偏见。而且一个人没有大视野的人,很容易落入到自我局限的错误中,而错误的见识,根本就不可能让一个人走的更远。
很多人的建议都是来自身边的人,因为也只有身边的人会关心我们,为我们着想。而这种为我们担心,为我们好的心态很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他们为我们好,我们不好拒绝。他们的建议要是真的有巨大的价值,可能他们就成功了。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认可的建议可能只是在他们犯错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答案,而这个答案离正确的答案还差的很远呢?比如将2+2=6的人可能知道自己错误了,可现在时代变化了,可能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问题都变了,是2*2了,那以过去经验的人,怎么能给出真实正确的建议呢。
还有另一种可能是,给我们提出建议的人,很可能会基于自己当下的利益考虑才给出的建议。在我过往的经验中,这样的建议碰到了很多个。比如很早以前,我就打算去学习英语,可我的很多朋友,都说学习那个有什么用呢?我也就放弃了。后来又有打算去学习一点理财知识,又遇到很多个同事和朋友说,都没钱,还学别人富人理财,你装逼装的可以呀,就又放弃了。
大部分人的身边,比自己高几个见识的人是没有的。而你在这些和你见识一样的人,找如破人生困境的方法,那只能是他们为了自我的安全感,否定你的提议了。你优秀了,就脱离他们了,谁又想被证明退步了呢,而你的进步就是对他们退步的最好证明了。
正是因为听取了很多别人认为正确,其实是错误的建议,我们才落入到自我现在的局限性的错误中。如果我们不能找到那些更优秀的人,那些比我们看问题的视野更宽广的人,那我们就永远走不出自我见识短浅的困境。只有听取了这些人在更大的视野给出的建议个人才能找到走向更大世界的道路,所以说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共事,是促进个人快速成长的方法。
给别人建议或者是听别人的建议,都要想一想,提出建议的人,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虽然有可能,给出建议的人高瞻远瞩,可接受建议的人未必有这样的能力走到那个地方。如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作为站在第三境界的人,是一下子看到了个人的根本性问题,而一下子将问题给展现在当事人面前,其结果就是个人产生巨大的防御心理,根本就不接受问题被解决。想要突破人的防御心理,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将问题中的人慢慢的给引导到合适的位置。
看过一些心理学书籍讲的案例,都是要告诉心理咨询师,不要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套用在每一个患者身上,而是要将每一个人患者都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只有我们都放下了对自我知识先入为主的偏见,才有可能体会到患者作为一个独立人的问题所在。
所以在心理学中将每个人当做一个具体感受的人很重要。而对于处于其他问题困惑中的人,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和长度上思考被问题困扰的人,问题的发生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最后将这样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对方。而不是有了一个问题,就只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可能问题又以另一种方式而发生了。
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过去有或多或少的后悔存在,我也是如此,要是有后悔药卖就好了。可现在想回答建议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还是没有后悔药卖的好。因为要是有后悔药卖,那我就是在追求一个完美的过去,社会总是有未知,只要去尝试做事,就会有失败发生。当我用完美的心态追求人生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因为一味的想完美的生活,根本就不敢去做有挑战,可能失败的事情。要是逃避,那和我现在的状态又有什么不同呢。
想解决一个人的后悔,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喝孟婆汤,喝下去后,什么都遗忘了,什么样的评判标准都没有了,个人又重新是一张白纸了,这个时候人就真的没有了烦恼。
当你有烦恼的时候,证明你还对这个世界有点想法,对自己的处境还有自我的不满意的很多地方。此刻解决问题的心情很急切,有可能会因为病急乱投医采取了错误的建议,其结果就是自己承担后果。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面,关于中国的房价一直有两种声音存在,一个是唱衰中国的,一个是看好中国的。而前者可能会因为听信了这个建议,而白白的错失很多个人的财富。在网上给出这两种建议的人,大有人在,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可结果是你买单了。
听取建议,如果有了先入为主的个人观念,那其结果是在自我认可的世界中越来越认可自己的价值。而自我的局限性的知识面,社会的未知永远存在,造成了如果你信的建议如果错的很离谱,那个人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关于要不要学习这个话题,我见到一些人都认为读书无用论,他们期待那种好运的人生观。其结果是,他们没有积累,没有进步,没有成长,长时间在停留在期待好运的世界中。其实也根本不会有所改变,巨大的持续的好运根本就不会到来,个人也不可能越来越好。
他们对于学习的不认可,造成了他们永远没有可能走出个人过往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一生。可他们看不到呀,就算是有人给指出来了,也会被否定掉。只有在看到当初在给自己指出问题的人,真的通过学习改变了个人的命运,才会相信学习真的有用。可时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够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可又由于父母不学习,孩子也跟着不学习,其结果是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对于很多关系到个人底层知识结构的建议,我们既要听到正面的观点,也要听到负面的观点,如果可以最好是要学习这些观点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自己要学到这个方法,运用在自己的遇到的事情中,这样就不用每次遇到问题都需要去找别人帮助解答了。
听取别人的建议,就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帮手,这帮手可能是一个神助攻,也有可能是一个猪队友,而选择的标准就是你自己的眼光。而你要想神助攻能帮助你,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你必须要有他看得上的品质,值得他在你的身上花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你,帮助你解决问题。现实中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贵人,而想要贵人帮助我们,要让自己值得贵人的帮助,自己首先要成为自己的贵人。
听取贵人的建议,他必须要自己能真的解决问题,有过解决问题的成功的经验,而且是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根据你的情况给出综合性的分析后,采取的当前最有利于你的方法,而不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的问题不是没有好的建议,而是遇到的问题,个人根本就听不进去的建议,认为那些建议和自己没有关系。很大一部分就是个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给出建议的人,忽视了个人的实际情况,还有可能就是忽视了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虽然给出建议的人看到了问题,方法也很正确,可就是无法接受,然后采取行动。
每个人的读书就是如此,谁在小时候都被要求好好读书,可结果是依然有很多人读不好书呀,我就是如此呀,建议听的多了,就是不去执行。现在成年了,有些时候依然能听到别人的建议,可自己也知道问题所在,也就是不去做。
人就是这样,自我的问题,看到了,可因为心理还没有准备好,就一直逃避解决问题。其结果是个人反复被同一个类型的问题所困扰,而自己也能接受问题的产生。
每个人都想听取到好的建议,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可有时候想要正确的答案在自己身上产生效果需要代价。而需要付出,就会有失败,就会有质疑,进而就会有放弃,然后又一次开始了原地踏步。
听取建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找到对个人最有效的做事方法。可如果不经审视就全盘接受,就如同自己视力不好,直接就戴上了别人的眼镜,那后果是没有近视的人,也会加速近视。
听建议,更好的方法是学习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持续成长。而不是听过一次建议后,下次遇到问题了,个人又去请教,这样的成长方法就是一次性的,个人要想成功就难以实现。
当你戴上眼镜的那一刻,才知道世界如此的不同,将世界看得更加清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