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之道,监督至关重要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5-10 03:46 被阅读0次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晴

    明太祖朱元璋40岁登基,71岁驾崩,在位31年。这期间他在反贪官方面的力度,堪称史上第一。

    从洪武十五年(1382)开始,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大开杀戒,在位的后十五年间,亲自处理了许多大案要案,杀了许多贪官,前前后后因反贪而死加起来的人数超过15万之巨,平均一年杀2万多人。

    朱元璋布衣草根出身,对穷人的感受刻骨铭心,他和他的家庭从小受贪官污吏的剥削勒索,所以知道底层百姓的艰难。正是因为出身贫苦,他成了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勤政最节俭的皇帝之一。据史料记载,皇帝的早饭只有蔬菜豆腐,睡的床和一般中产家庭一样,而且极力反对浪费。

    后来,他经历十几年战争,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他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元朝黑暗统治、吏治腐败。早年饱受贪官污吏欺压的痛苦记忆导致他对腐败官僚的无比痛恨,以及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因此朱元璋将反贪定为治国要务之一。

    为了反贪腐,朝廷制定了反贪赃枉法,里面规定的标准极其严格,范围也非常广。皇帝给贪官们开出的价是:60两银子一条命。只要贪腐达到了这个数目,“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这可是够狠够苛刻的标准了。但仍然有人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以明初四大案为代表性事件,朱元璋前后发起了六次大规模的肃贪行动,杀死的官员让后人看了都不禁心里发寒,

    对于自己的亲属,朱元璋也绝不手软。朱桓是他的侄子,朱六九的独子,朱元璋对他也寄予厚望。然而好景不长,坐镇定远的朱桓却被举报贪污受贿,在任内收受巨额贿赂,贪婪腐化,罪行惊天动地。

    即使朱元璋的哥哥朱六九求情,以性命相威胁,朱元璋仍然含泪看着这位对他恩重如山的老哥在自己眼前自刎身亡。他狠下心来亲手将朱桓斩为八段,全然不顾昔日的情分。亲情虽重,然国法为上,他不得不残忍地诛杀亲人。

    即便在这样的严苛手段下,地方官吏还是有人存着侥幸心理,想着天高皇帝远,往口袋里捞点钱。

    但勤政的皇帝出版了一部律法《大诰》,并将它推广到全国民间,贪官们的麻烦就大了。文首说到的百姓扭送贪官找他的上级,甚至进京喊冤,只要事情属实,在明朝不算犯法。这部律法是朱元璋亲自审讯和判决的贪腐案例及有关定义和处置手段。

    百姓们可以根据这本书中的条例举报甚至扭送不法官吏,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反抗贪官污吏的能力。

    朱元璋怕官员们忽悠自己,他下令在全国宣传这本书,搞全民反贪腐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官吏贪腐的空间。

    这些对待贪官污吏严格的标准、残酷的手段、详细的措施以及坚定的态度,来自于朱元璋“杀尽贪官”的治国理想。

    他在位期间确实对官员们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加上一系列休养生息的利民政策,明初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了朱元璋驾崩的前5年,基本奠定了以后经济发展的基础。

    虽然如此,但官员们到朝如上刑场,人人自危。朱元璋命严厉巡按御史全国搜捕贪官污吏,稍有行迹就杀无赦。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仍然没有能完全止住他痛恨的贪污现象,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激发了官场的恶性循环——官员为赃款不被发现,为保住性命,更拼命攫取权钱,贪污行为反而更甚。

    到后期,贪官遍地,朱元璋杀红了眼,诛杀了太多大臣。明朝国势因此每况愈下,终至灭亡。其实,贪官横行的根源,就在于君主杀伐过当。官员惧怕命不久矣,紧紧攥住权力与金钱。正所谓严刑峻法,反易滋长贪污之风。

    朱元璋用15万贪官的性命也没能换来能够开启他治理天下理想的钥匙。

    通过这个典型案例,让人们重新审视反腐工作的方向。依靠个人意志和严刑峻法的一刀切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

    韩非子2000多年前就深刻指出:人之性恶,欲害于人,若无覆而遮之者,将相食。所以圣人设立法度,明示教化,使人互相制约。也就是说:人性本恶,必须建立外在约束,权力监督才是根本。他批评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适得其反,改变人心才能遏制罪恶。反腐需要完善法制,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这一观点对今人有深刻启发。我们需要在反腐问题上跳出二元对立,正确处理严厉与宽容的关系。依法惩治腐败,与加强制度建设并重,这才是王道。防腐之道,监督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腐之道,监督至关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ys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