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传统文学(纯文学)与网络文学形成二元对立。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它们并非对立成“水火不容”,而是形成一种并存的格局。二者之间,其实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比如网络文学借鉴传统文学的精品意识,可有意识写得“慢”一些,只要认真打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当能得以克服。传统文学在网络文学的冲击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应深刻反思,找出自身的缺憾与不足,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如传统长篇小说过去以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场面宏阔见长,当下则应减少枝蔓,写得单纯一些;在先进、普及的摄影技术面前,冗长的环境背景描写、琐碎的人物外貌刻画也失去了意义,当以简化、精练为要……受全球化、市场化、多元化、平面化等现代文明、后现代文明浪潮席卷,文学不断走向边缘,而传统文学(纯文学)又在网络文学的冲击下日渐失去文学的中心地位。文学边缘化并非意味着文学的终结。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文学过于喧嚣,一篇小说发表便能产生轰动效应,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遭受“文革”贬抑、打压后的强势反弹。文学逐渐边缘化,其实是回归本真、回归本体,应视为一次涅槃与重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与传统文学比肩而立,也是文学归位的一种努力与表现。网络文学不受时空制约的在场在线,足以说明文学在人类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而文学载体的变化,不仅是形式的更新,对其所承载、表现、反映的内容也是一次革命。
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条件简陋,文学的表现形式多为口头传播,如神话、故事、传说、歌谣等。《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优秀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其中《风》一百六十篇,便是各地民歌,百姓大众口耳相传,后由朝廷采诗官收集整理,流传至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等,最早都是通过说唱、歌咏、口述的形式创作、流传。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化,文字出现了,相关内容刻录、书写在自然材料或人工制品上。龟甲、兽骨、玉石、毛皮、树叶等成为首选,青铜、竹简、木牍、布帛等加工材料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文学由无形的口头创作、传播发展至可视、可触的物质传承。
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字的书写、复制、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纸张制作由手工到机械,质量不断提高,具有了光、薄、轻、韧等多重品质;印刷由手工摹写到雕版刻制、活字排版、机械印刷。无论是报刊还是书籍,印刷的速度越来越快,制作越来越精美,纸张与印刷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广播、影视作品也出现了,不仅可读,而且可视、可听、可感。这一载体可视为报刊、书籍的附着物或衍生品。
电子与网络的出现,几乎改变了前此所有文字、文学的格局。最早是电子文档的出现,将报刊、书籍、青铜器、龟甲兽骨等以前所有载体的图片、文字加以转换、存储。然后是互联网的革新,这一传播形式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学——网络文学。以前的文学从不以载体命名,比如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龟甲文学、青铜文学、金石文学、竹简文学、报刊文学、书籍文学等,而网络文学却以载体而命名,也算得上一个有趣的“景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