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里有「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么一句。
说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其中白起列四将之首,可见白起的分量之重。
白起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妥妥的常胜将军。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常胜将军,最后却落得个被秦昭王赐死的下场。
太史公对白起只有一句话评价: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太史公直言,白起是死于应侯之手。
应侯是谁?应侯就是范睢,这可是位传奇人物。
白起为何会死于范睢之手呢?范睢和白起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范睢起初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差点被人杀死在厕所。他的崛起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宣太后芈月。
对,你没有看错,宣太后就是《芈月传》里孙俪饰演的芈月,人称芈八子,她起初是秦惠文王的妾。
宣太后芈月经过各种骚操作,宫斗,诛杀惠文王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又将秦武王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
秦惠文王死后,惠文王后所生的赢荡继位,是为秦武王。这位秦武王估计是封建帝王里的第一大力士,他喜欢举重运动,最后因为举鼎被砸死了。
秦武王死,没有留下子嗣。芈月在其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帮助下,成功让自己的儿子赢稷继承王位,赢稷即是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
赢稷即位时尚年幼,由其母宣太后芈月以太后之位摄政,魏冉辅政。
宣太后芈月一改秦国重用客卿的惯例(比如灭蜀功臣司马错就是客卿),开始重用自己的亲人,封弟弟魏冉为穰侯,封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封自己的另两个儿子公子悝为高陵君,公子芾为泾阳君,这四个人在当时的秦国被称为“四贵”。
随着昭襄王渐渐长大,他开始想亲政了。但是自己的母亲芈月和“四贵”把持了秦国朝政,昭襄王想亲政处处被掣肘。
芈氏集团这个把持了秦国朝政多年的外戚集团,成了昭襄王的心病。
这个时候,九死一生逃到秦国的范睢出场了。
范睢猜到了昭襄王的心病,他决定孤注一掷,给昭襄王上书,直指“四贵”这个痛处。
要知道范睢的矛头指向的可是昭襄王的母亲和亲舅舅,这个赌注未免太大,赌输了,极有可能人头落地。
然而,事实证明,范睢是幸运的,他赌赢了,他也猜对了。
昭襄王被戳中了痛处,很快就接见了范睢,二人相谈甚欢,范睢也很快就得到了昭襄王的重用。
范睢在昭襄王的授意下,开始实施逐“四贵”的计划。
四贵的核心人物就是宣太后的同母弟魏冉,昭襄王的亲舅舅。
而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白起最开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
白起因为得到了魏冉的赏识,一路由士兵升迁为将军。
伊阙之战,魏冉举荐白起为主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利用韩魏之间的嫌隙,大破韩魏二十四万联军,俘虏魏将公孙喜,一战而天下闻名。
范睢在昭襄王的支持下,成功驱逐了“四贵”,瓦解了芈氏集团,范睢也取代魏冉成功当上了秦国丞相。
魏冉倒台后,白起因为战功赫赫,依然一路升迁,在攻下楚国都城郢都之后,因战功被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武安者,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不要小看武安君这个封号,封君就有了封地,卿大夫一级算是封建官僚之首了,但依然是拿固定工资给皇帝老子打工的打工仔,️而非王族封君则意味着由原来的打工身份升级为皇帝的合伙人,地位自然不一样。
所以,魏冉之后,白起的崛起引起了范睢的嫉恨,因为白起时刻威胁着自己在秦国的地位。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一举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一年之后秦国再次攻下上党,后又攻下皮牢,平定太原。
韩赵两国十分害怕,于是派间谍苏代携重金去秦国游说秦国丞相范睢。
苏代,乃苏秦的族弟,战国著名纵横家。
苏代对范睢说,赵国灭亡后,秦王必定君临天下,武安君因赫赫战功,必定会做三公,位置必然在你范睢之上,你范睢能甘心做白起的属下吗?
这句话说到了范睢的痛处,后来范睢向昭襄王进言,说秦军苦战疲惫,应允许韩赵两国割让土地,以此修养士兵,昭襄王答应了。
白起听说了这件事,“由是与应侯有隙”。
长平之战后一年,昭襄王急于一举扫平赵国。但此时白起因病不能领兵,昭襄王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王陵失利,兵亡五校,损失惨重。
后武安君病愈,昭襄王欲重新启用白起代王陵将兵,白起却拒绝领兵。
白起的理由很充足:
其一,邯郸城坚,“邯郸实未易攻也”。
其二,秦国经长平之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力耗散,“国内空”。“远绝山河而争人国都”,以疲惫之师再次劳师远征,实乃兵家大忌。
其三,长平之战后各国恐惧秦国犹如虎狼,必然合纵抗拒,赵国因已到灭国边缘必然全国死战。“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白起这个常胜将军之所以从无败绩,是因为他每战之前必“庙算”,有必胜的把握才会出战,反之则必不出战。
昭襄王急于统一天下,于是强令白起领兵出战,白起再次拒绝。
昭襄王于是给白起个台阶下,让应侯范睢去请。
昭襄王知道白起与范睢有隙,可能想借此机会让范睢去给白起道歉,说说好话。
但是你想,范睢本来就嫉恨白起,他去白起那里,很可能就不是去道歉说好话,反而火上浇油,把白起惹毛了。
于是,白起“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前次是真病,这次是装病。
因为王陵兵败,白起又请不动,昭襄王无奈之下,只好请王龁代王陵领兵围困邯郸,依旧“不能拔”。邯郸城坚,久攻不下。
白起的预言果然应验,秦在围困邯郸之际,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信陵君率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援救赵国,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楚国和魏国大军一到,战场形势立刻扭转,赵,楚,魏三军里应外合,打得秦军大败,正应了白起说的“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这个时候,白起说了一句作死的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从此灾难一发不可收拾。
你秦王不听我白起的话,看看如今的败局吧!
昭襄王因为秦军大败,刚好在气头上,白起这句带着讥笑之意的话传到了他耳朵里,秦王怒不可遏。
大家可以猜猜,到底是谁把白起的这一句牢骚话传到了秦王耳朵里?
这人自然不是别人,极有可能就是应侯范睢。他可能在转述给昭襄王这话的时候,又添油加醋了一番。
秦王想,你白起不是自认为很有本事吗?好,我忍,我就再命你领兵出战。
这次,白起又往作死的路上更进一步,白起故技重施,再次称病,而且这次他称“病笃”,意思是自己病得快不行了,快要死了。
秦王再次让应侯去请,可能仍想最后给他一次机会,给他一个台阶下。
史载;“应侯请之,不起。”
这次应侯范睢可能比上次去请的时候态度更差,于是白起再次拒绝。
秦王四次请白起领兵,白起四次拒绝,常言道事不过三,白起多次抗命不尊,这在封建君主时代是为臣之大忌。
秦王彻底对白起死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至此,白起被被一撸到底,贬为普通士卒,还被贬出咸阳城。
史载:“武安君病,未能行。”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估计此时连司马迁也搞不清楚了,因为白起有时是真病,有时又是装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跟白起用兵打仗虚实奇正结合如出一辙。白起的多次抗命,称病,暴露了其政治上的幼稚。
后来白起赖在咸阳三个月不走,此时诸侯联军攻击秦军日趋紧迫,每天都有使者传来军情急报。
秦王不想白起赖在咸阳看他的笑话,于是强令白起不得留咸阳,“使人遣白起”,即是白起赖着不走秦王派人押着他出咸阳。
白起被押出咸阳西门十里,到了一个叫杜邮的地方。
杜邮,一代战神白起的葬身之地。
这个曾今坑杀四十万赵军的人屠,竟然被人押着迁出咸阳,想想白起能没有几句怨言吗?
史载“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就是秦王与应侯和群臣议论说,白起被贬之后,非常不服气,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白起被押送出咸阳城十里之外,秦王怎么可能知道他说了什么?又怎么可能知道他“怏怏不服”?这里估计又是这个范睢在秦王面前添油加醋了一番。
至此,秦王对白起已经十分厌恶了,于是赐给了白起一把剑,令其自裁。
白起临死的时候,开始还想不明白自己怎么落到这步田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他想了许久,终于给自己的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白起认为自己是死于因果报应。
其实不然,这个答案司马迁知道,所以他在《白起王翦列传》末尾评语处说出了原因:
“不能救患于应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