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

作者: 耔耔耔RU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0:57 被阅读0次

  对于白起的死,大家都众说纷纭,而白起的死却是一桩“冤案”,跟他身边的人与自身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久以前白起与范雎就有着很深的矛盾,结下了不可打动的梁子,并且白起从未挽留过他与范雎的关系,据史料记载范雎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们俩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使得矛盾日益恶化。在长平之战时,白起的战略是乘胜进攻邯郸,灭赵国。而这时赵国就派了苏代,带了大量财物去游说范雎,劝说他让他上奏秦王延缓灭赵国的时间,原因是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就可以君临天下,白起可以位列三公,并一味在用激将法刺激范雎,说到:“你能做到当白起的下属吗?你就是不想当白起的下属也有不得你......”,本就与白起不和的他,如果当了白起的下属,可能会受到侮辱,在一系列利益的驱使下,范雎于是劝说秦昭王进行修整,于是灭赵良机,被完全全的错过,紧接着,白起与范雎的关系更加进一步的恶化。再之后,攻击赵国受到阻碍的时候,白起不肯受命,在接到强制命令之后,白起不情愿的带兵出征,走到半路时,范雎进一步的劝说秦昭王,认为白起心有不甘。到后来,范雎嫉妒白起,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但秦昭王看似无辜,实则与白起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秦昭王听取了范雎的谗言,使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导致了自己错过了灭赵国或者统一六国的时机。邯郸之战,由于秦军残伤严重,原因是没有听取白起的意见,而白起却对秦昭王表示出了嘲讽,并且秦昭王恼羞成怒,这时,君臣成关系进一步恶化。后来,令白起前往邯郸指挥,白起不肯受命,秦昭王的猜忌更加严重了,强令白起出师后,又听说白起不愿意前往,再加上范雎的话,最终赐死了白起。但却是白起不前往,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在长平之站后,白起就已经成为了赵国人民统一的敌人,如果白起前往邯郸指挥,只会让赵国人民更加齐心协力,用百分百的力量来抵御秦国,可惜秦昭王,无法理解白起之意,最终赐死白起,所以说这是一桩冤案。

  白起自身的原因也占很大一部分,他十分缺乏政治的敏锐,在邯郸之战后,本来秦昭王就以恼羞成怒,白起还进一步的进行嘲讽,只会令秦昭王更加愤怒。在白起最后死的时候还始终不明白他自己为何而死?是缺乏一种警惕性,最终强者落入虎口,就像《百万美元宝贝》的女主一样,不知在背地里的挑拨,最终导致一个悲惨的结局。

  也许这样一个“战神”,就这样死于一场冤案之中,我们应该惋惜,同样也应该从历史中提取经验,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 白起之死

    对于白起的死,大家都众说纷纭,而白起的死却是一桩“冤案”,跟他身边的人与自身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久以前...

  • 白起之死

    白起是秦朝的名将,白起在秦朝的建立之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白起本人又不去居功自傲。为什么秦朝最后还是把...

  • 白起之死

    白起是郿人也,特别善于用兵,他在秦昭王十三年的时间开始当兵,直到他死时,他自己都会有一丝后悔要当兵,杀死那么...

  • 白起之死

    作者:周少辉 武安君白起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首,人称“战神”。他的一生充满了血腥和杀戮。是他在长平之战中用卓越的军事...

  • 白起之死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武安君白起受赐天子剑,自刎于杜邮。 “武安君死非其罪,秦人怜之。”这是史书...

  • 白起之死

    要说白起之死,就要先了解这个人。 白起,战神,秦国名将,却因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而令人闻风丧胆,且成了他一生的污...

  • 白起之死

    《千字文》里有「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么一句。 说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其中白起列四将之首,...

  • 白起之死

    在各朝各代中有许多的将军,有的,骁勇善战,有的,智慧过人……而在这诸多将军中,有一位则堪称完美。他就是战国时期秦国...

  • 白起之死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范雎任秦相的九年(范雎死前两年),长平之战后第三年,掌管秦军达三十多年之久的...

  • 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罪在无止境地追逐名与利 白起,我由衷佩服他。“战神”、“人屠”这两个称号可不是凭空给他的。《史记》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起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g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