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

作者: 菩提树下一沙粒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22:19 被阅读0次
白起之死

要说白起之死,就要先了解这个人。

白起,战神,秦国名将,却因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而令人闻风丧胆,且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其实,依当时的情况,白起的做法也是逼不得已。

第一、养活四十万赵军需要大量的粮草,彼时的秦国无力承担;

第二、四十万赵军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带着四十万赵军行军作战,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之举,鉴于此,白起杀赵军无可厚非,同时也起到了震慑诸侯国的作用。

所以,功高震主该是白起走向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至于后来白起和秦昭王君臣之间的日渐嫌隙,也使得昭王对白起的疑心更重,最终赐死了对秦国有着莫大贡献的名将。

白起之死,值得深思。

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名将,他本该如张良,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或者韬光养晦,可他却选择了和韩信一样不知进退,他那样的死,似乎是必然的。所以,后世的我们,确该引以为鉴。

工作上,老板的面子要给足,哪怕你的贡献再大,也不要居功自傲。须知,你只是一个打工仔,职位再高也依然改变不了为老板服务的现状。你的一切,可以说是自己挣来的,但如果没有公司这个平台,没有老板的慧眼识珠,你也就什么都不是。

可惜,白起没有意识到这点,至死都以为是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报应,其实是自己的性格使然。

对秦昭王的一再要求,他都很有个性地回绝,如果是现在社会,那摆明就是不想干了,老板可以很利索地辞退你。但白起所处的却是君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那样潇洒的作风只能是找死。而且,他还四处炫耀自己有多牛逼,其结果只能是早赴枉死城。

一代名将,就这样被自己给作死了。可惜可叹!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是否也会如白起,看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任意为之呢?是否会学白起,至死都搞不清败亡的原因呢?

俗语说“以史为鉴”,我想我们着眼上下五千年,必不会眼界狭小,看不清所处的形势。白起的下场,我们也必不会重蹈。

相关文章

  • 白起之死

    对于白起的死,大家都众说纷纭,而白起的死却是一桩“冤案”,跟他身边的人与自身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久以前...

  • 白起之死

    白起是秦朝的名将,白起在秦朝的建立之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白起本人又不去居功自傲。为什么秦朝最后还是把...

  • 白起之死

    白起是郿人也,特别善于用兵,他在秦昭王十三年的时间开始当兵,直到他死时,他自己都会有一丝后悔要当兵,杀死那么...

  • 白起之死

    作者:周少辉 武安君白起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首,人称“战神”。他的一生充满了血腥和杀戮。是他在长平之战中用卓越的军事...

  • 白起之死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武安君白起受赐天子剑,自刎于杜邮。 “武安君死非其罪,秦人怜之。”这是史书...

  • 白起之死

    要说白起之死,就要先了解这个人。 白起,战神,秦国名将,却因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而令人闻风丧胆,且成了他一生的污...

  • 白起之死

    《千字文》里有「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么一句。 说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其中白起列四将之首,...

  • 白起之死

    在各朝各代中有许多的将军,有的,骁勇善战,有的,智慧过人……而在这诸多将军中,有一位则堪称完美。他就是战国时期秦国...

  • 白起之死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范雎任秦相的九年(范雎死前两年),长平之战后第三年,掌管秦军达三十多年之久的...

  • 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罪在无止境地追逐名与利 白起,我由衷佩服他。“战神”、“人屠”这两个称号可不是凭空给他的。《史记》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起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na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