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必懂区块链,B董与您天天见!
在区块链世界中,智能合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1994年,提出者叫做尼克·萨博,是一名密码学家。不过苦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智能合约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直到2013年以太坊的出现。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合约呢?
绕口一点说,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由参与各方约定的一系列规则的代码组成,一旦这些提前设定的规则被触发,智能合约就会自动执行某些操作。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有点难以理解是不是?不要急,我打个比方,简明一点说来。
智能合约也是合约,和纸质的合同类似。合同是干嘛用的呢?当然是规定签约的双方或者多方,一旦满足合同中的规定,就需要履行某些义务。而为了使这个合同有效,能够起作用,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提供信任。而现在的智能合约,则是把这个第三方去掉了,以代码的形式,设定了规则。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也有电子合约啊,之前的计算机程序也能够做到用程序代码规定合约,为什么要等到区块链呢?这是由于智能合约需要一个分布式账本,也就是说不需要其他的第三方,只需要依靠一个公开、透明、不可逆的区块链就够了。
正是因为自以太坊以后,可以在链上设置智能合约,区块链的发展才突破了单一的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应用,而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因此,以太坊被视为开启了区块链2.0时代。
但智能合约也有自己的问题——安全性。区块链的代码都是开源的,这意味着黑客们可以充分地研究智能合约的代码,而智能合约一旦设置,则意味着触发条件就会自动执行,有了损失也无法挽回。2016年以太坊的the DAO事件就充分暴露了智能合约的安全性问题。
好了,本期对智能合约的讲解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讲解区块链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共识机制”,明天再约噢。
文章来源:BB财经www.bbcaij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